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法律毕业正文

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8-06-27
  • 阅读量187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教育本质、培养法律人才的需要,“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应房地产法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合适问题的情境,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启导,使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教学模式启导——自主学习视频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作为房地产市场法律保障的房地产法与政策、经济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故对房地产法课程的教学如采取传统教学灌输型模式,则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房地产法课堂教学的要求。“启导”是教师提供学习信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自主学习”在于改变传统的让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房地产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学生们受实践少的约束,缺乏运用法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由于没有实践的支持,反过来又影响对法学理论的理解。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处于听众的位置,难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这样就容易造成教师讲授的内容很精辟,但学生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掌握所讲授的内容,更谈不上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传承文化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伞面发展”。作为大学法学院教师,负有传承文化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使命,为了更好地将房地产法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通过“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训练学生的多元智力结构,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只重视语言能力和逻辑能力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社交能力等。


  “霍宪丹先生将法学本科教育在培养法学_人才这个根本任务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解决做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具有现代理性精神,养成独立的法律人格。二是解决方法,尤其是思维方法的问题,以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三是解决做事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从事法律职业必备的基本知识、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满足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需要。”


  房地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的隋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房地产法学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课堂中创设的情景的思考,综合运用房地产法理论知识解决情景中的实践问题,又通过对实践问题的思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对情景的创设,通常是真实的案例,记者对某个房地产问题的调查或法学家的评论,学生对这些情景的观看,讨论,思考,可以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房地产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之处在于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自主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中,学生的活动自始自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充当引导,听众,评论员的角色,这与以往的法学教学中,教师的活动贯穿始末,而学生只是听众的教学模式形成极大的反差。


  (一)合适的问题情景的教学设计


  “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使问题情景与基本知识点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掌握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教师创设的真实的情境,学生通过与情境的互动重组知识,在应用情境中达至Ⅱ认识的目的。


  通过近六年的房地产法课程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更喜欢教师创设视频这种有视觉、听觉效果的情景,因为视频较文字、图像、音频更为直观。视频将书本中的知识通过教师对视频的采集、编辑,转化为具有文字、声音、动画、影像等诸多元素的视频文件,视频所呈现的信息是多维的、立体的、动态的,可以从视觉、听觉、动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由于课堂教学课时数有限,视频只能运用在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教学上,教师应熟悉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教学难点。通过对200名学生的调查,有的学生表示对视频中的教学内容印象深刻。视频教学只能运用在可以以影像来展现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极为抽象的概念化理论化的教学内容不适合采用视频教学。


  由于房地产政策的多变性,房地产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有一些法律法规仍在制订中(如土地管理法、住宅法等),故在选择视频时要注重时效性,学生亦对近期发生的事更为关注。


  选择和制造视频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并乐于对视频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解和讨论,因此选择和制造视频时要注重视频中的例子的真实性,视频要涉及司法实践中的热点话题,最好是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有报道的话题等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例子,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到书本知识与生活贴近,令学生信服,而且能激发学生通过视频,联想身边相类似的案例,自主运用法律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二)视频的制作方法


  硬件平台要选择酷的MPC,带视频捕捉卡(叠加卡),因视频的素材有很多来自电视,为了实时捕捉电视信号,卡上还要有接收电视功能或另配TV卡。


  为了编辑视频,还要配备视频编辑软件。


  我们以WindowsMovieMaker为例制作视频课件。(WindowsMe/XP自带的WindowsMovieMaker软件一般用来制作家庭电影,但我们只要巧加利用,同样可以制作出精彩的视频课件来。目前,微软网站提供软件最新版本的下载。)


  1将视频文件拆分、重新组合和剪裁,以适合教学需要。


  2强调教学视频中的重点和细节。


  3巧变“片头/片尾”为解说字幕。


  (三)视频的启导技巧


  通过对200名学生的调查,学生认为如果教师不引导,则看完视频后没有对所涉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教师如何进行正确引导是“启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关健。


  1引导学生由景生思。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本科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学重点应从传统的讲授转移到侧重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通过视频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情景进行思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视频前,将视频中涉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以自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的推动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就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讨论中掌握知识点,在争论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解答问题的激情。


  3通过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联想思维法可以根据事物之间存在接近、类似或相对的特点,对关联、相似的事物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思考,通过联想的思考,可以扩展人们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视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通过媒体了解的事件进行联想,以巩固知识点。


  对房地产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的教学效果评价


  “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采用视频较为直观,且有视觉、听觉效果,视频为师生提供了课堂实践和学习的情境。视频的制作要围绕一个问题为中心,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视频题材的设计和发展要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规律。“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在于通过视频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视频素材的选题能否落实教学目标。视频素材的选择不仅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特征,才能具有应用价值,而且要以落实教学目标为选题方向。视频素材的选题要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符合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才能达到教学效果。通过创设情境的学习和分析,解决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和得出具有示范效应的解决策略。为了考查视频素材的选题能否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对所选视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提问或组织讨论,学生通过回答或讨论显示学习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时能否落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启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就要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运用“方法”进行联想,进而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3学生能否高度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中去。所以评价教学效果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看学生能否高度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感兴趣,能否积极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能否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作者:何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