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法律毕业正文

盘点春节各类诈骗:警惕二维码一扫钱不见

  • 投稿百花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289次
  • 评分4
  • 11
  • 0

据消息:春节期间是各类金融欺诈案件的高发期。1月23日,中国银监会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示广大银行业消费者需谨防“活动中奖”、“低息无抵押小额贷款”、“银行卡异地巨额消费”、“二维码扫一扫”等诈骗活动。为防范于未然,人民金融对近期典型诈骗案例进行一一盘点,消费者切记要擦亮眼睛。

1.设置利益诱饵骗取汇款

案例:“3万至10万元的小额贷款,无需抵押,利率仅为1%……”这不是银行的优惠政策,而是一伙骗子炮制的无本万利的新型诈骗陷阱。2013年8月,北京房山警方披露,打掉一个冒充银行工作人员以提供小额贷款名义,通过复制客户银行卡的方式实施诈骗的团伙,抓获6名犯罪嫌疑人。经初步审查,该团伙涉案300余起,目前警方已核实案件50余起。

据统计,此类诈骗案件主要是诈骗分子采用电话或短信群发的方式,发布“活动中奖”、“低息无抵押小额贷款”、“税费退返”、“高收益理财产品”等消息,巧立名目要求受害者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中汇出“手续费”、“公证费”、“邮寄费”、“税费返点”等款项。

对于这样的风险,专家建议,不轻信不法分子的利益诱惑,提高警惕,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置圈套的机会。

2.冒充银行业金融机构官方信息平台诈骗

案例:“我行今日系统维护,您的手机银行将于次日失效,请立即登入××(网址链接)进行激活。避免影响正常使用,由此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市民张女士频频收到由几家银行的官方短信号码发来的提醒短信,内容均为点击某网址进行激活。“发来提醒的几家银行里,我手头上正好就有其中一家的银行卡,就打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发现这个网址根本是子虚乌有的。客服人员告诉我这条短信其实是诈骗分子发来的。”

此类金融诈骗典型形式的有冒充银行业金融机构官方信息平台发布“银行卡异地巨额消费”短信,冒充亲朋好友在异地急需资金救急等,诱骗群众汇出资金。

对于这样的风险,专家提醒,不向来历不明的人物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3.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诈骗

案例:近日知名演员汤唯在上海拍戏时遭遇电信诈骗被卷走21万元的消息被登上各大媒体首页。据悉,汤唯当天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短信,说她的存款有问题,如果想避免刑责,必须将钱存人“警方”的户头。汤唯丝毫没有起疑,主动按短信里留的联系方式与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联系,事后才意识到是受骗。

此类金融诈骗典型的有诈骗分子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谎称事主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帐号已被人利用进行犯罪,要求事主及时进行账户保护、清查,并将电话转给银行客服中心,假冒的银行工作人员要求事主将存款转到其事先准备好的银行卡的账号上,并让事主到ATM机上按其指令进行操作或直接转账,实施诈骗。

面对这种风险,专家提醒需随时提高警惕,遇到自己不熟悉、不知道的情况,一定要先多方核实再采取行动。

4.捏造子虚乌有事项干扰正常判断

案例:网友“安小米”微博报料,手机接到号码为“00059187093999”的电话,一男子在电话中自称是福建省公安厅的,说她涉及洗钱案件。“安小米”说,电话中的男子问她,认不认识一个福州的40岁女人王艳,并称这个女人涉嫌贩毒走私洗钱案。而“安小米”手中有300多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活动,其中有一张是用她的身份证在上海办的建行的银行卡,这张卡涉嫌非常巨大的洗钱活动。男子还要求“安小米”在电话里录口供,并要求“安小米”转移银行卡内的钱到安全账户上。

此类金融诈骗典型的有谎称“账户涉嫌洗钱犯罪”、“个人信息遭泄、银行账户不安全”、“邮寄的物品中藏有毒品”等,要求群众直接将账户资金转入所谓“公共安全部门设立的安全账户”中来“保障资金安全”。

面对这种风险,专家提议,在不能得到完全确认的情况下,不向陌生人账户汇款、转账;对于双方有频繁资金往来的人员,在汇款、转账之前也要再三核实对方账户,同时妥善留存相关单据。

5.虚构股票个股走势的诈骗

案例:李阿姨是某证券公司的一名小散户,退休后没事做便玩起了股票。李阿姨收到一条有关内幕消息的短信。工作人员称,“加入VIP黑马会员服务,确保赢利达60%-150%以上”,“公司郑重承诺:会员如果没有达到利润要求,公司将全额退还会员费用并赔偿会员损失。50万以下做全额赔偿,50万元以上赔偿90%”。李阿姨快速注册了会员资格,缴纳了会员费12800元,通过银行转账汇款给一个人账户。并随后缴纳更高级别的会员费88000元。

第二天一早,李阿姨拨打客服电话,语音提示“您所拨打的是空号”。她又急急忙忙去登录相关网站,发现“此页面无法显示”。她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被骗了!想想骗了自己的退休金8万多,是几年来的辛苦积蓄!

此类金融诈骗形式大多表现为嫌疑人以某某证券公司的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的方式散发虚构的个股内幕消息和个股走势,实行会员制,按照会员等级收取一定费用。若指定的个股走势碰巧吻合,则再以索要咨询费并许诺将继续提供个股内幕消息或走势的方式实施诈骗。

对于这种风险,专家支招,当发觉可能上当受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及时联系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寻求帮助。

6.冒牌二维码,一扫钱不见

案例:一网友谎称给经营网店的陈女士发来包含订单信息的二维码,陈女士扫描后刚开始什么反应也没有,就没在意。后来,她收到支付宝异地登录的提示,才意识到被骗了,到银行一查,发现少了5000元。很多智能手机用户没有使用安全软件扫码和防护的习惯,不法分子正是掌握了这一点,在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截取支付验证短信,从而盗刷网银、网上支付账户。

现在“扫一扫”很时髦,可是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一些不明来路,不明源头的二维码,很可能泄露你的账户信息,严重的直接盗刷卡片。

对于这样的风险,银行专家建议,持卡人不要随意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链接、二维码,尤其是使用手机二维码在线支付时,应认真核对网站域名、认准官方渠道。在网络支付或手机支付输入动态密码前,要仔细核对短信中的业务类型、交易商户和金额等,如发现有疑点不要轻易支付,先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咨询。

(转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