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法律毕业正文

一个“能人腐败”的“标本”

  • 投稿沧海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351次
  • 评分4
  • 91
  • 0

文/尹健

2014年6月6日,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原书记(副厅职)朱渭平作出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二百万元。经审理查明,1998年至2012年间,朱渭平利用担任宜兴市副市长,无锡市滨湖区委常委、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等职务的便利,在企业经营、工程承揽、职务晋升、工作安排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通过其妻子金某、其母亲朱某某、其哥哥朱某某等人先后非法收受上海某房地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某某等个人和单位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054.23万元。

朱渭平在任上一手大力发展当地经济;一手大肆收受财物,利用职务影响力壮大家族企业,为家族积聚巨额财富。他因贪腐落马,可说是“能人腐败”的一个典型案例。

51岁生日当天被组织调查,他从人生高峰重重跌落

“人生第一次体会到失去自由的痛苦,生命、健康之外,自由是最珍贵的。金钱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弄不好还会带来灾难。”朱渭平坐在椅子上,双手紧 紧抓住面前小桌子的边沿,埋头沉默了几秒。“啊……”他狂吼一声,身体后仰,双腿伸直,脚上的拖鞋飞了出去。

办案人员判断,朱渭平的心理防线崩溃了,案子接下来好办了。就在朱渭平沉默之前,他刚刚交代了将6大行李箱财物转移到他处的情况。此时距他被组织立案调查仅7天。2012年9月中旬,江苏省纪委接到一封举报信,反映朱渭平在一起虚假破产案中以权谋私,收受企业老板张某贿赂。

省纪委办案人员认真分析举报内容,秘密约谈举报人,发现朱渭平收受贿赂的线索较为笼统,举报人也只是道听途说。但办案人员在查阅举报信提到的那宗虚假破产案时,发现了新的线索。

滨湖区先后两次共将4000万元财政资金注入张某的企业,其中700万元拖欠多年至调查时仍未归还。更为蹊跷的是,4000万元财政资金都是先从滨湖区政府的融资平台转入乡镇融资平台,然后再注入张某的企业。动用4000万元财政资金,肯定需要区委书记朱渭平的同意,朱渭平给张某这么大的帮助符合规定吗?为什么还要绕个圈?在规避什么?

办案人员抓住这一线索,决定从张某身上打开突破口,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对张某采取调查措施。张某在第12天交代了为获得4000万元政府资金借款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向朱渭平行贿40万元的问题。

朱渭平在得知张某被调查之后有了警觉,一方面四处打听张某被调查的情况,另一方面将9月份刚收受的一笔2万美元的贿赂退还,并着手整理近年来收受的贵重物品。他想在国庆节期间做好“善后工作”。办案组的神速让朱渭平措手不及。9月29日,办案组经省委、省纪委主要领导同意,宣布对朱渭平立案调查并采取调查措施。当天正好是朱渭平51岁生日。

在谈话初期,朱渭平认为家中赃款赃物已转移,并与一些人订立了攻守同盟,存在较强的侥幸和对抗心理,对重要问题避而不谈。办案组宣布政策,通过谈话技巧乱其阵脚,明确要求其交代与他人经济交往和家庭财产等问题,争取宽大处理。办案人员发现,每当问到其办公室保密柜密码时,朱渭平眼神慌乱、言词闪烁,并极力掩饰这种紧张。

立即检查朱渭平的办公室。保密柜里,一沓沓人民币、美元摆放有序,有的上面还摆了纸条“退给某某某”。

办案人员据此判断,朱渭平听到风声之后,已经转移了部分财物。办案组加大审查力度,在证据面前,经办案人员耐心做思想工作,朱渭平交代了将6大行李箱贵重物品转移至他处的问题。随后,朱渭平交代了其收受贿赂、违规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问题。办案组协调相关部门对朱渭平案的涉案人采取调查措施,多路同时突破。

朱渭平案从初核到立案17天,从立案到移送司法机关30天。该案被评为江苏省纪委2012年度十大优秀案例之一。

逢年过节收受一万、两万、几十万,对他来说“那都不是个事”

“现实生活中充满诱惑,我们置身在声色犬马之中,作为一个握有重权的领导干部,面对着真正的考验,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心,才不会被这些诱惑拖下水。”

“还是挺有能力的”,这是朱渭平接受组织调查时留给办案人员的印象。办案人员说,朱渭平主动交代问题后,把他说的话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就是一份完整的谈话笔录,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朱渭平的能力和政绩在滨湖区干部群众中还是颇有口碑的。

滨湖区于2001年由无锡郊区、马山等地乡镇合并组建而成,朱渭平于同年到滨湖区任常务副区长,1年后被提拔为区长,2006年任滨湖区委书记,在滨湖区担任主要领导长达11年。

“胆子大、有魄力”,“超前发展、创新发展”,这是当地干部群众对朱渭平的评价。朱渭平带领滨湖区领导班子,以超前的发展意识,积极发展高科技新兴产业和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开展城市建设,经过12年的努力,滨湖区发展成了无锡市核心功能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3个,灵山景区和“华莱坞”影视基地等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4个。2012年,滨湖区地区生产总值达648亿元,财政收入141亿元。

朱渭平在滨湖区的政绩不可谓不好,其威望不可谓不高。然而,他在为当地谋发展的同时,对送上门来的各种名目的现金、贵重物品来者不拒。

专案组追回朱渭平事先转移出去的6个大行李箱,让他说出密码,当面逐一打开,里面有金条等黄金饰品、名贵手表、象牙、钻戒、珠宝、玉石等,加上之前在朱渭平办公室检查发现的贵重物品,共有300多件(现金和购物卡除外)。

朱渭平说,他根本没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这些东西他平时看都不会看,就随意堆放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里。

朱渭平受贿的方式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给钱办事外,还表现为低价购房、收受房产、旅游消费、接受公款行贿等;逢年过节,面对送上门的各种慰问节礼,大到价值10多万元的500克金条、装有数十万元人民币、港币或数万美元的红包,小到各类烟酒,他照单全收。

法院对朱渭平受贿案的判决书共有91页,其受贿的次数之多、涉及单位和个人之多,令人咋舌。这里仅举一例:朱渭平利用担任滨湖区区长、区委书记的职务便利,为滨湖区干部张某某在个人发展、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于2005年七八月份至2012年“五一”前,先后17次共收受张某某所送的价值人民币36万元的购物卡及价值人民币0.295831万元的象牙制品(转心球)一件、价值人民币1.458345万元的象牙制品(象桥)一件、价值人民币6.20264万元的200克金条一根、价值人民币17.99万元的100克金条五根,共计折合人民币61.946816万元。

时间跨度长达8年,接受同一人贿赂17次,绝大部分在春节、“五一”、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前后或期间收受。这并非个例。朱渭平收的东西太多,也没时间消费把玩,以至于对很多物品,知道是他人所送,但已回忆不清具体情节。

动用上亿元国有资金,他的“大手笔”更像逐利的商人

“地位变高了,权力变大了,追逐物质利益的欲望更强了,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丢掉了应有的奉献精神,考虑的是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朱渭平“善于资本运作”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他曾用滨湖区政府下属融资平台募资20余亿元,与北京等地多家资本大鳄竞购北京某集团出让的股权,引起媒体和资本市场广泛关注。后因种种原因,竞购没有成功。

朱渭平接受调查时交代,其在竞购之前就和其他股东商定,收购成功后,其个人要获得价值数千万元的股权。

虽说此次竞购股权没有成功,但朱渭平操盘的其他项目,给他带来了巨额回报。拆借3亿元财政资金帮助“同学”吴某某收购楼盘,就是其中一例。

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学习班,是一些政商名流学习交流的地方。但总有那么些人带着不良目的混迹其中,盯着同学手上的权力和资源,上海房地产商吴某某,就是一个深谙此道的人。

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肆虐,一家香港公司欲将在上海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低价出售。精明的吴某某看到了商机,但苦于自己手上只有几千万元流动资金,要拿下价格数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无异于上演一场“蛇吞象”。

吴某某把目光瞄向了同学朱渭平。他明白这位苏南发达地区的党政一把手,是有能力帮他解决这笔巨额资金的,关键是要给他足够的诱因和动力。于是他在邀请朱渭平夫妇实地参观该房地产项目时,提出如果项目收购成功,就将其中一套价值人民币1000多万元的住宅送给朱渭平。

朱渭平虽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贪欲战胜了理智,他答应了。金钱拨动了权杖,朱渭平和吴某某开始卖力上演权钱交易的“二人转”。一边是朱渭平不和班子成员商量,在区属国有公司负责人觉得有风险、心里没底的时候,主动做工作,要求其将本应扶持当地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的3亿元财政资金拆借给吴某某;一边是吴某某费尽心思地为朱渭平装修房子,朱渭平夫妇二人多次对房屋装修提出意见。

吴某某获得资金后,顺利收购了该房地产项目,重新装修后再次销售,获利数亿元。朱渭平也顺利拿到了那套装修精致的豪宅,价值人民币1406.58万元(含契税)。“二人转”以吴某某“空手套到大白狼”和朱渭平“空手喜获大豪宅”而“精彩谢幕”。两人各取所得,皆大欢喜。为掩人耳目,朱渭平授意吴某某将房产证办到其实际控制的上海胜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名下。然而,朱渭平一天都没有住过上海这套房子。归案后,朱渭平大言不惭:“我让他抱了个金娃娃,他给我一套房子不算什么。”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党纪国法、规章制度是约束党员干部行为的红线。但在朱渭平看来,只要有权,便可目空一切,肆无忌惮,没有什么不能办的事,也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他说,多年来在滨湖区做了些成功的工作,在大家的赞扬声中平添了一份自负和超人一等的骄傲,权力的加身,威望的提高,权威的形成,助长的是固执己见和独断专行,这也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犯错误的原因,没有监督,我行我素,“在滨湖区只有我女儿能说我几句”。

朱渭平一手抓当地经济发展,一手把自家的企业打点得红红火火。1987年,26岁的朱渭平研究生毕业后到无锡市化工局参加工作,就一边上班一边跟随其父亲做化工生意,利用父亲公司的平台拉业务、赚提成,做得风生水起。1999年,朱渭平父亲年事已高,将公司交由朱渭平全权打理,当时已经任宜兴市副市长的朱渭平为掩人耳目,将公司登记在其哥哥名下,自己当幕后掌柜。一路下来,朱渭平利用职务影响力,为自家公司招揽业务,以公司名义又成立实体和投资公司,先后对外投资入股10余家大型企业,涉及化工、建材、房地产、酒店等多个领域。朱渭平成为了拥有数亿资产的“地下富翁”、“成功商人”,家庭持有的住宅、商铺就达20余套。

守不住廉,家庭难圆

“我对不起妻子和女儿,让她们承受了痛苦和灾难,尤其是女儿,原来她有一个可以骄傲的爸爸,现在是一个罪犯父亲。”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连着作风,家人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守护者,家庭是帮助领导干部抵御廉政风险的港湾。领导干部要讲亲情,但更要讲原则、明是非。

妻子金某,在朱渭平贪腐堕落的过程中,发挥了“贪内助”的作用。身为当地某银行支行行长的她,与朱渭平“志相合,共与谋”,共同弹奏起“捞钱”的协奏曲。金某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优裕生活,整天想的就是怎样钱生钱、利滚利,为朱家财产滚雪球式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金某是一位理财好手,替朱渭平把几亿元的公司和家庭财产打理得井井有条;朱渭平对外投资入股,她调度资金,积极参与;朱渭平带回钱财,她不问正当与否,照单收下;免费旅游、吃请,购物卡、现金和各种贵重物品,她来者不拒;企业老板和机关干部走“夫人路线”,她欣然接纳,然后狂吹“枕边风”。

做土石方工程的老板刘某,想承接滨湖区的一处工程,但限于公司资质过低不能参与投标,朋友提醒他可找金行长助一臂之力。他想自己和金行长非亲非故,唯有金钱开道才能成功,考虑到现金和物件体积太大,就先后两次送给了金某2根500克的金条。出乎他意料的是,金行长对价值十几万的金条,没说什么就收下了。其实在金某的经历中,这种场景太多了,在别人送到她家和办公室的钱物中,十几万元的东西在她眼中早就习以为常了。当然,金某也是有“情”有“义”的,回到家跟朱渭平一说,朱渭平立即给工程负责人打了电话,刘某顺利拿到了土石方工程,一次权钱交易就这样完成了。

以上情景只是朱渭平夫妇众多类似行为中的一次,很多企业主和少数机关干部,通过走“夫人路线”,注以感情、物质投资,在朱渭平的帮助关照下,最终实现了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渭平的哥哥朱某某,帮朱渭平打理公司,签协议、办手续,忙得不亦乐乎;朱渭平的母亲朱某某,面对有求者送上门的名贵手表等,没有丝毫犹豫就收下了。甚至朱渭平的妹妹们,对他人也是有求必应,托朱渭平利用职权帮忙关照、办理请托事项。

身为领导干部的亲属,本应对朱渭平及时提醒,常敲警钟,但他们却参与其中,推波助澜,共同接受请托,收受钱财,齐心协力把朱渭平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朱渭平的妻子金某在一部警示教育片里显得憔悴、消瘦,与之前作区委书记夫人时的志得意满、精明强干形成鲜明反差,她说:“听到他被调查的消息后,接下来的3天,我整个人都是懵的,8天瘦了10斤。”

朱渭平在《悔过书》中写道:“我对不起父母及家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培养大,培养我上大学,关心我的每一个成长和发展。我曾经让你们感到自豪和欣慰,你们辛苦了一辈子,总算修到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没想到到头来让你们失望了。儿子不孝,原本可以陪伴你们安度晚年,现在只有增加对儿子的牵挂,对不起爸爸妈妈。”

诚哉斯言!领导干部及其家人,当思当戒。

(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