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文科毕业法律毕业正文

天然盟友:陈宝成和他的律师团

  • 投稿mond
  • 更新时间2015-09-10
  • 阅读量441次
  • 评分4
  • 92
  • 0

有人拿球类比赛做比方将陈宝成案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其分水岭是陈宝成失去自由。

如果继续拿球赛为喻,一起和陈宝成在“上半场”作战的人是他的亲人和邻居——即亲友团。在“下半场”,一支庞大的律师团队为陈宝成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与众不同的当事人

当张剑坐在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不知何去何从时,身为记者的陈宝成一直陪在他的身边。他不仅做张剑的思想工作,而且亲自陪张剑去自首。

张剑是轰动一时的本溪拆迁血案的当事人。作为最早关注张剑一案的记者,陈宝成曾颇有感触地对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表示:“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形,也一定死磕。”

4年后,一语成谶。

陈宝成曾是《南方都市报》记者。在这家报社任记者期间,他曾是第一位报道内蒙古越狱事件的记者。在《刑事诉讼法》修改期间,他全程跟踪而形成的深度报道获得法律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

2013年8月10日,陈宝成和家乡金沟子村多名抵制强拆人员被限制人身自由后,大批律师赶赴平度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

这支因法治新闻记者陈宝成而集结起来的律师团队,是行政诉讼律师和刑事辩护律师第一次抱团为被征地的农民和被强拆户提供法律服务。

律师们的挺身相助,多少关乎记者和律师的天然盟友关系。

2012年10月,在扛了6年之后,精疲力竭的陈宝成把自家及几户邻居的征地拆迁法律事务交付给了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的王才亮、朱孝顶和王令等律师。

与一般当事人和律师的关系不同,陈宝成和王才亮是忘年交,和朱孝顶等供职于才良律师事务所的多名律师是朋友。这种友情,源自彼此对对方作为所在行业佼佼者的爱戴之情。

2013年7月4日,陈宝成打电话给王才亮。在电话中,他向对方描述了邻居遭强拆的场景:“早上4点多钟,来了200多人,穿着迷彩服……”陈宝成的邻居,一户是陈青沙家,另一户是陈丽丽的父母家。他们在睡梦中被惊醒并被从床上带走。等他们再次回到家时,家园已经成为废墟——陈丽丽家的废墟上,她的婚纱照和她家那条蹲守在废墟上的狗的照片被曝光之后,不知让多少人唏嘘痛惜。

得知陈宝成邻居家被强拆的消息之后,朱孝顶再一次赶赴平度来到陈宝成身边。“陈宝成是我多年的朋友,关于陈宝成的事,之前我曾经去过(平度)三次,每次去都是出于朋友之情。”朱孝顶在一个公开场合谈到陈宝成案时如是说。

到达平度后,朱孝顶和王才亮为陈宝成的邻居们提供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法律服务:向平度市公安局和政府递交“保护财产”的申请;在法律规定的15天期限内没有得到答复的情况下,又向平度市上一级行政部门青岛市人民政府和公安局提出行政复议。

2013年8月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和青岛市公安局针对上述事项作出的不予受理的行政复议书寄到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就在这一天,一辆破碎机开到了陈青沙家已经破碎的家园旁,欲清理“建筑垃圾”。

在房屋被强拆后,陈青沙夫妇在废墟旁搭了一顶帐篷。他们在守护曾经的家园的同时,也守护着一份合法财产权益被保护的希望。当那台破碎机开来时,陈青沙夫妇把司机当成了毁损他们财物的“犯罪嫌疑人”,冀望公安机关把他抓获归案。而陈宝成等人,也坚定地和陈青沙夫妇站在一起看守那名驾驶员并18次拨打报警电话。

事态演绎至次日下午时,控制驾驶员超过24个小时的陈宝成等7人被警方带走,案由是对破碎机驾驶员进行“非法拘禁”。

当陈宝成父子和他们的几位邻居在看守那名驾驶员时,朱孝顶正在内蒙古办理另一起案件。和他视若恩师的王才亮一样,朱孝顶对陈宝成被抓有一定心理准备。

对陈宝成被抓,王才亮早有预感。因此,他在此前已让陈宝成和他的邻居们签下空白委托书,以便状告青岛市公安局不作为。作为一名征地拆迁法律问题专家,在王才亮看来,“平度事件背后的违法征地拆迁,是中国当前违法拆迁的一个缩影”。

“全国都是这么做的,无非是别的地方做通了,而平度有一个做了9年法治记者的陈宝成,没有做通。所以,他们只能强拆。”王才亮说。

因为陈宝成软硬不吃,要的是“一个公平”,当地政府只能用强拆打破僵局。

刑事律师与行政律师的特殊集结

陈宝成被警方带走之时,王才亮正在北京为一个公益律师培训班授课。

当王才亮把刚刚接收到的“陈宝成被抓”的信息告诉课堂上的律师们之后,他明显地感受到了大家的义愤。那一刻,他决定为陈宝成做些什么。

王才亮的想法得到了一些在场律师的呼应。经商量,大家决定组成一个律师团向陈宝成等人提供法律帮助。当天下午,律师团组建,开着两辆车赶赴平度,领队是朱孝顶。

在陈宝成被警方带走的第一时间,朱孝顶便接到陈宝成哥哥的电话。和陈宝成一样,朱孝顶也“爱较真”。得知陈宝成被抓,他的第一反应是拨打山东各级警方的电话报案。

作为县级市的平度市隶属于青岛市。在这个曾是青岛市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地方,城乡接合部的良田沃土上迅速长满了楼房。据先后多次到平度的朱孝顶说:“整个金沟子村,只有陈宝成家还有那么一点儿玉米地,能看到一点儿绿色。别的地方,要么是已经拆迁的废墟现场,要么是已经变成商品房被卖了出去。”

在朱孝顶等人赶往平度的同时,陈宝成等人被抓的消息迅速发酵。

陈宝成被警方带走不久,他的妻子李晓波发送的那条“平度市公安局带人前往平度市金沟子村将陈宝成、陈俊善、陈淑训、陈青沙、张鹏珂、刘仁芝等人强行关押在警车里……”的微博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天下午和晚上,上述微博在法律人和记者圈中被不停地转发和评论,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被转发了13000多次、评论达3600多条。

如同这条“滚雪球”传播的微信一样,律师团队也像“雪球”一样集结。

作为第一批到达金沟子村的律师之一,朱孝顶在那里坚持了很长时间。在此期间,他见证了律师同行从四面八方向平度集结的过程。对近100人次律师的参与,朱孝顶多少有些意外。王才亮在接受《法律与生活》记者采访时,也证实了“在平度来来去去至少有五六十名律师”。他们当中,有的是为了直接为陈宝成等人提供法律帮助而来,有的则是为远道而来的律师提供援助的。

来自“律师团通报”的信息显示,律师团为陈宝成等人涉嫌“非法拘禁案”及征地拆迁案提供无偿法律服务。他们的工作费用由“律师团成员捐助而来”——首期工作费用来自张青松、浦志强、朱孝顶、杨金柱和陈宝成的好友李建军等人的捐助。

由于有充足的人力资源,陈宝成等人每个人都有法律规定的最高律师数量——两名律师为其提供刑事法律帮助。这支共计16人的团队中,既有上海律师斯伟江和黑龙江律师迟夙生这样的知名律师,也有首次参与律师团活动的律师和山东本地律师。山东律师说,外地律师来了这么多,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在这支16人的刑事案件律师团外,还有另外一支律师团队。这支团队是以王才亮为代表的行政法律事务律师团队。

在刑事法律事务律师忙着会见当事人、调查取证和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时,王才亮也在8月16日这天来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立案材料。这场起诉青岛市政府和公安局“行政不作为”的诉讼,缘起7月4日陈青沙等人的房屋遭强拆后,王才亮等律师向平度市人民政府和公安局递交了“保护财产”申请未得到回复。为此,他们又向青岛市人民政府和公安局提起行政复议,而最后得到的是“不予受理”的行政复议结果。

刑事诉讼律师和行政诉讼律师这两支不同诉讼方向的律师,在陈宝成案件中第一次抱团。此次律师团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的行动,受到了网上、网下的一致认可。

在应《法律与生活》记者的要求回答“此次行动为何得到网民认可”这一问题时,王才亮说:“因为涉及普通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用“不起诉”画句号

2013年9月19日这天是中秋节,陈宝成和家人依旧被分割在看守所内外。

这天,已经在平度坚守了一个多月的朱孝顶把妻儿也接到了金沟子村,一家人一起陪伴陈宝成的亲人过中秋节。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山东当地律师张维玉和冯延强等人。

在此前后,虽然朱孝顶等律师想了各种办法——包括“策划”了陈宝成父母状告山东广播电视台名誉权案、陈宝成嫂子状告平度市政府信息公开案,但是,陈宝成等人的案件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到2014年3月,陈宝成已经被羁押了7个月。此时,又一次因征地拆迁引发的恶性案件在平度爆发——该市凤台街道杜家疃村发生一起致被征地农民1死3伤的纵火案。

上述纵火案发生一个多月后,陈宝成的辩护律师之一浦志强因涉嫌寻衅滋事等罪名被抓。在这种情况下,王才亮接替浦志强,与律师周泽一道担任陈宝成的辩护律师。

成为陈宝成的辩护律师后,王才亮开始寻找打破僵局的契机。他从李晓波那里听说,陈宝成供职的财新传媒曾派人到山东交涉。虽然财新传媒的工作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王才亮从“政法委的态度还好”中看到了希望。

不久,王才亮专程来到山东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到看守所见了陈宝成,说到能不能找个解决问题的方式时,他同意了。”王才亮告诉《法律与生活》记者。

接下来,王才亮来到承办案件的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他的想法是说服对方不要起诉陈宝成。

和陈宝成一样,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的起诉科科长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大学期间,他曾经听过王才亮讲课。听王才亮分析了“如果你们起诉,将来很可能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等问题后,年轻的起诉科长表示“很受启发”,并回答说:“你写个书面申请吧。”

在与另一名律师周泽商量后,王才亮迅速把一份《不起诉申请》递交给了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此时,对陈宝成的羁押期限即将超出法律规定。在这个节点上,律师提出的取保候审要求被核准,陈宝成得以走出看守所。

据王才亮介绍,对陈宝成案如何处置,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最终,他们还是达成一致意见,对陈宝成等人的案件做出了“不起诉决定”。

“这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王才亮说。在他看来,如果当初检察机关对陈宝成提起公诉,法院下达有罪判决的可能性比较大。

“你如何评价这一结果?”在回答《法律与生活》记者的这一问题时,王才亮说:“检察院守住了法治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