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幼教正文

幼教活动中的优化效果以及策略论文(共2篇)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2-27
  • 阅读量726次
  • 评分0
  • 0
  • 0

  随着现在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深化,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重视起幼儿教育起来,在幼儿教育老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本文就整理了关于幼教论文范文,供大家欣赏借鉴。


  第1篇:基于新时代下的中专幼教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帅双萍(四川省南充师范学校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中专幼教音乐教学理念、策略等已有了全新的变化。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客观把握新时代下中专幼教音乐教学新要求、新特征、新内容等,以学生为中心,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构建高效音乐课堂,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二者科学衔接下,科学培养大批“高水平、高素质”音乐专业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下中专幼教音乐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下,我国中专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革新不断进行,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已成为中专幼教音乐教学的关键点,而这离不开有效教学。教师要遵循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规律,客观探讨、分析中专幼教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多角度改变采用的教学策略,明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科学引领学生探究音乐课题问题,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等,不断完善音乐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音乐综合能力与素质。


  一、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点燃学生音乐兴趣


  在新时代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策略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科学转变师生角色,将音乐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其多层次师生、生生互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音乐知识,在无形中点燃音乐兴趣,为发展音乐能力与素养奠定基础。


  以“声乐”部分“发声练习”为例,在课题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把握该课题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巧借新时代下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作用,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难易度适中的歌曲,在多媒体图片、文字、音像等作用下,将其呈现出来,科学构建音乐教学情境,引领班级学生聆听歌曲,顺利走进歌曲所呈现的情境,在感知歌曲旋律、节奏、内容中主动融入到“发声练习”课堂。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已有的音乐水平,联系前面学生已掌握的“声乐理论:歌唱的准备”课题知识,科学把握“发声练习”新课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题教学问题,将其穿插到理论教学环节,和班级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同时实现可行的生生互动,促使学生在层层互动中客观探究“发声练习”课堂教学问题,在分析、解决中不断彰显学生音乐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根据课堂问题解决中呈现的新问题,客观总结的同时补充讲解相关知识,促使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掌握重要的理论知识。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深化“发声练习”课题教学实践环节,引领、指导学生巧用掌握的有限“声乐”理论知识,进行发声练习,掌握重要的发声方法、发声技巧。教师可以在引导示范的基础上让班级学生前后、左右几人一组进行针对性练习,相互纠正错误的发声,包括形成的错误知识,更好地呈现课堂主体地位。教师要客观评价并归纳总结,明确班级学生发声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借助相关歌曲,进行深层次实践教学,确保班级,每位学生在彰显主体地位中都能正确发声,在多媒体作用下的教学情境中顺利点燃音乐兴趣,顺利实现“发声练习”课题教学目标。


  二、强调自主与合作学习,发展学生音乐思维能力


  在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音乐课堂传统教学方法,将多种可行的教学方法融入其中,整合音乐课题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协调统一中强调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使其在内化、应用音乐理论知识中,不断发展音乐思维能力。


  以“视唱练耳”部分“节奏训练”为例,在课题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结合前面学生已掌握的“视唱练耳”章节知识,比如,视唱:全音符及二、四、八分音符的组合;听觉训练:大、小三度音程,包括掌握的“节奏训练”知识与技巧,巧借微课教学模式优势,科学设置“节奏训练”微视频,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观看微视频的同时进行相关实践,在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有机融合下,完成“节奏训练”课前预习作业,初步感知新课题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各层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科学安排理论与实践内容,合理设置基于“节奏”的课堂问题,采用合作学习方法,让各小组学生共同进行节奏训练,在感知、聆听引入课堂歌曲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化鉴赏,深度把握歌曲旋律、节奏。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节奏知识以及技能,在模仿歌曲节奏中探究、分析并解决课堂问题。教师要适时对班级小组学生进行点拨,不断发散学生音乐思维,在解决课堂问题中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教师要根据小组学生节奏训练实际情况,选取不同难易程度的歌曲,让各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巧用新旧“视唱练耳”知识,诠释对应的歌曲,在具体化情境中联系“视唱练耳”理论与实践,在亲自实践中更好地进行节奏训练,提高音乐作品感知力、表现力等,实时发展音乐思维能力。


  三、加强课后拓展延伸,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在中专幼教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课后环节的重视程度,加强课后拓展延伸,实现音乐课堂内外无缝衔接,打造高效音乐课堂,有效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新时代下音乐教学有效性。


  以“声乐”部分为例,在教学完“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幼儿园的歌《粉刷匠》课题之后,教师可以联系前面学生已掌握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技能技巧,包括“视唱练耳”部分“视唱”、“听觉训练”、“节奏训练”等方面知识,在多层次合理融合过程中,科学拓展延伸“声乐”部分这一课堂教学,开展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比如,音乐鉴赏、音乐演唱,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巧用“声乐”和“视唱练耳”部分新旧知识,在多层面实践中实时巩固课堂上已掌握的“声乐”知识,更好地把握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与《粉刷匠》旋律、节奏、节拍、内容、主题等。以此,在课堂内外音乐实践中科学发展音乐核心素养,顺利打造高效音乐课堂。


  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穿到音乐课堂,多层次探究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音乐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不同层次音乐实践,在感知、聆听、鉴赏、诠释音乐作品中,不断提升音乐感知力、鉴赏力、创新力等,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成长,更好地呈现新时代下中专幼教音乐教学价值。


  第2篇:初步研究多媒体在幼教活动中的优化效果


  张丽婷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现如今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率也越发普遍,其本身能够对文字图形进行相关处理,使其完成逻辑连接。近些年,多媒体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幼儿园教学的活动中,促使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本篇文章将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当前幼教活动中具有的优势和意义,并对于具体优化效果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幼教活动;优化效果;优势;意义


  当前我们国家教育部也对于幼儿教育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多样性,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导,促使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其中,可以有效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并拓展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一、多媒体在幼教活动中的优势和意义


  (一)多媒体在幼教活动中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将十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影视、音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其他更为具象化的媒体形式,从而创设更为逼真的活动情景,促使幼儿的多重感官受到不同的刺激。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方法更为灵活。对于幼儿而言,这种从感官角度产生的刺激效果远远高于原本文字方面带来的吸引,同时还能加深记忆,并且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二)多媒体在幼教活动中的意义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幼教活动之中,根据具体教学的相关要求,将多媒体技术传达的艺术符号进行重新组合,并呈现于屏幕之上,促使其感官受到刺激,并激发其内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现代教学中,幼儿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仅仅在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幼儿又是发展的主体,其本身具备学习的天性,在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经验,从而不断成长和发展。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幼儿在更为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内容,对于其自我主动发展进行了充分体现。


  二、多媒体在幼教活动中的优化效果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本身便对生活中的诸多事物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其内心便潜藏着极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兴趣予以引导,促使其能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之中。而多媒体技能能够将影音视频带入到课堂中来,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得教学活动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散文诗《落叶》的学习活动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本处于静态的落叶图片变成十分生动的动画影像:小猫将水杉树叶捡起,然后说:“这多像小鱼的刺啊”;小松鼠将银杏树叶捡起,然后说:“这多像一把小扇子啊,我要把它留下来,到夏天的时候再用”……原本特别单调的画面立刻变得十分鲜活,每一个任务的形象也更为具体,幼儿们对于故事的理解程度也更为深刻。在课堂中,幼儿们会全神贯注地盯着多媒体屏幕,充满着兴趣。之后教师再带着幼儿们进行阅读学习,幼儿们很快便会学会这首散文诗歌。


  (二)开拓幼儿的思维能力


  由于多媒体课件十分灵活,能够随意放大和缩小,因此到幼儿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产生障碍的时候,教师便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增加幼儿们的理解能力,拓展其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买梦》的活动教学时,当讲到小松鼠为自己不做梦感到苦恼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画面定格的方式,让幼儿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帮小松鼠想办法,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想法,对于一些性格较为活泼的幼儿,教师还可以鼓励其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回答。同样例如在进行《小乌龟开店》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不让幼儿们观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想象思考故事中的大象、河马以及袋鼠会开什么样的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当幼儿们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师再让其观看课件内容,公布故事中的答案。然而由于其他动物各有所长,因此能开各种不同类型的店,但是小乌龟又能开什么样的店?此时便抓住了幼儿们的注意力,此时再进行画面定格,让幼儿们大胆猜想,之后再公布答案,并与幼儿们提出的想法进行对比。如此便能够有效提升幼儿对于故事的理解,并且促使自身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增强幼儿的知识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力,在面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内容时,对其产生的理解往往非常片面。合理运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得教学更具灵活性,并且能够突出教学重点,改善教学成果。


  例如在进行《滴答滴答》的课程活动教学时,文章中有部分语句对于幼儿来说理解难度略高。通过使用教学课件,对文中的故事内容用影响进行描述,可以有效提升幼儿们的理解能力,并对文章本身的结构也有了大致的认识。同样在进行5以内序数的学习时,由于幼儿缺乏平面概念,在理解方面便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此时教师便可以设置情境,在一个大楼中,灰太狼想回家,终于在第五层的第三个房间找到了自己的家。此时喜羊羊也想回家,它应该去哪里找。此时安排幼儿们进行思考,很快便能找到具体位置,进而理解了平面的抽象概念。


  (四)开拓幼儿的视野


  幼儿由于缺乏足够的见识,因此很少与大自然能够直接接触,所见到的动植物也十分有限。于是,教师便可以搜索相关动植物的资料,包括图片、叫声音频以及纪录片录像,并将其进行剪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们通过课件内容,了解到动物的习性与形态,进而开拓了自身的视野。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探究和思考。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互动会越来越频繁,进而演变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载体,能够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们更为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提升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开拓了自身视野,并使得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