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幼教正文

有感有悟有得——让志愿者活动成为另一种“家长课堂”

  • 投稿魏大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58次
  • 评分4
  • 33
  • 0

江苏无锡市实验幼儿园 蔡菡

在关注家园共育的今天,很多幼儿园都组建了“家长志愿者”队伍,家长们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幼儿园各方面的活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认为,有质量的家长志愿者活动不应是家长蜻蜒点水式的参与,不应是单方面地让家长提供人力、物力资源,而应成为家园互动的良好契机,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家长课堂”,让家长能够客观、真实地观察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常态,感悟到园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和传递的教育理念,在延续多次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不断积累科学实用的育儿方法。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设计志愿者活动内容时,我们的原则是“起点低、针对性强、受益多”。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园部面向所有家长征集意见,最后与我园的家委会成员一起讨论确定了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晨间接领员。请家长早晨与园长、教师一起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疏导交通,给不方便下车送孩子入园的家长提供接领孩子入园的服务。

“爸爸老师”。基于爸爸在育儿过程中常常“缺席”的现状,鼓励爸爸们来园与教师一起组织游戏活动。一段时间后,在“爸爸老师”的带动下,又有了更多“妈妈老师…奶奶老师”的加入。

“巧手妈咪”。调查发现,许多家庭为孩子购买的玩具昂贵又缺乏教育价值,有的过于偏重认知的训练。可见,家长非常需要这方面的引导。因此我们组织了“巧手妈咪”志愿者活动,引导妈妈们通过与教师一起收集材料制作教玩具,认识到孩子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从而了解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宜的游戏材料和内容。

阅读陪伴员、图书管理员。在与家长的日常交往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有很多观念和方法上的误区。因此,我们邀请班内家长在班级每周开展幼儿园儿童图书馆的图书借阅活动时来担任阅读陪伴员和图书管理员两种志愿者角色,与教师一起陪伴幼儿阅读,协助幼儿管理图书,从而了解幼儿的阅读特点,学习正确的阅读指导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以“让家长在付出中成长与收获”为目标,让家长在志愿者活动中有感、有悟、有得。

一、有感:让家长换个角度真实地了解孩子

沟通是合作的基础,家长越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与教师的沟通就越顺畅,双方看待孩子、看待教育的观念才更容易趋于一致。有的幼儿园更倾向于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而我们发现,开放日当天全班家长济济一堂,对孩子的正常活动反而是一种干扰。而家长志愿者活动更有助于家长在一个“常态”的情境下看到自己的孩子以及班里其他孩子的表现,同时教师也能与家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我园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甚至是“独二代”。因此,他们的父母和祖辈往往是在没有同龄孩子参照的情况下开展育儿活动的,有时不免觉得自己孩子样样都好,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而家长来园参与志愿者活动,给了他们一个将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近距离比较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够理性地看待孩子存在的问题。

如,一位爸爸做了几次图书管理员后感慨道:“看看XX,阅读时会一页一页翻,一本一本看,他多么专注啊!问问他看懂了什么,他都能讲个大概。我儿子跟他一个班,平时看儿子也挺喜欢听故事的,但到了这里却只会东翻翻西看看,连看完一本书的耐心都没有。”针对这位爸爸意识到的问题,教师及时与之交流,介绍大班幼儿的阅读特点和水平,分析该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并向他推荐了一些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家庭生活和班级生活对于幼儿来说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有些幼儿在班级环境中特别突出的问题在家庭环境中却不那么明显,这使得家长未必真正理解和认同教师向家长反映的问题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需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集体活动情境中的孩子。一位爸爸在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后说:“之前老师跟我交流,说孩子活动时不够专注,可我在家看他玩玩具什么的也挺正常,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这次来当爸爸老师,我发现他的确老是东张西望,不像别的孩子那么集中注意力。我回去一定积极配合老师。”一位妈妈说:“这次我来当志愿者,正好看到老师在组织孩子们做活动前的准备,我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自己有序地去解小便、喝水、换室内鞋,完成后就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等待,只有几个孩子需要老师的帮忙和提醒,而我儿子恰好是其中之一,这让我很吃惊。”看到家长有了这样的直接感受,教师向她提出了建议:“我知道你们一直挺关注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其实生活上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你们平时在生活中可以放手让孩子多多练习。”这时家长往往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二、有悟:让家长感受园所传递的教育理念

家长来园参与志愿者活动,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家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家长深切地感受到园所的教育理念。

为了帮助家长们胜任志愿者角色,我们给予了一些温馨提示,如,针对晨间接领员的提示是“在门口接领幼儿时请您密切关注来往车辆,注意幼儿及自身安全”。又如,针对阅读陪伴员的提示是“带领幼儿一起阅读时请您将图书面朝幼儿,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活动中请您关注幼儿的阅读姿势,指导幼儿轻轻翻阅,爱护图书”。在具体活动前,教师还会有相关的指导。如:“来做图书馆志愿者的家长请不要穿高跟鞋,进入图书馆后脚步尽量放轻,要轻声和孩子交流,轻拿轻放图书和物品,家长的榜样示范是最好的教育。”这些看似自然的提示蕴含着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一位担任过阅读陪伴员的妈妈在班级微信群中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今天我特意换了平底鞋,早早来到图书馆。活动过程中,我发现两位老师都是轻轻搬动椅子,轻轻走路,指导个别孩子时也是俯下身轻声细语,而孩子们也在老师的影响下安静地阅读。这次的经历让我很受震动,以前我一个劲地督促孩子要这样要那样,但大多是说教,根本没在意自己的行为,其实孩子一直在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呢。”

除了教师的影响,家长之间的互相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位家长担任两次晨间接领员后感慨道:“我自己每天都接送孩子,但以前从没想过要提醒孩子主动向老师问早问好,这次做晨间接领员,我发现原来很多家长会提醒孩子向老师问好,还会对我们做志愿者的家长说‘谢谢’。回想自己以前真的没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以后我也要和孩子互相提醒,一起努力。就像跟我一起负责晨间接领的老师说的那样,培养孩子要从细微之处做起。”

园所的环境也传递着我们的教育理念。一位家长当了图书管理员后这样说道:“今天,我和儿子一起把幼儿归还的书重新上架,图书馆里的书有好几百本,但我儿子都能很快找到。老师过来告诉我,图书馆把书分成了故事类(红苹果)、自然科学类(黄苹果)和益智探索类(蓝苹果)三个区,每个区的书架上和书上都贴上了对应颜色的苹果标识,幼儿只要根据书上的标识就能找到对应的区和书架。这样,就算孩子们都不太认识字,也能够自我服务。老师们真的很有心,真是事事处处皆教育啊!”

我们认为“家长不是被说服的,而是被感染的”。随着家长群体的学历越来越高,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也会阅读热门的育儿书籍丰富育儿知识,因此传统的说教或宣讲式指导不仅不易为家长所接受,还可能招致反感。我们的家长志愿者活动是每学期滚动报名的,家长在三年中有多次机会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这种“延续性”的参与方式,不仅便于家长安排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连续的互动,家长能真正理解园所一直倡导并贯彻的教育理念。有家长在参与了多年的志愿者活动后有了这样的感悟:“刚入园时,就看到幼儿园宣传展板上写着‘生活,就是孩子的学习;经历,是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经历了各种志愿者活动后,我发现真的像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所宣传的那样,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孩子就是在经历和体验中成长的。”

三、有得:让家长在参与中积累育几经验

如果将家长志愿者仅仅定义为不计报酬为幼儿园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那么,家长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就被窄化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机构,幼儿园承担着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的任务,因此,家长志愿者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孩子、对教育的认识,提升育儿经验,最终影响自己的育儿方式。因此,从策划到实施家长志愿者活动,我们始终坚持即时地引导和反馈,鼓励家长们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家长大多不是教育行业的从业人员,对教育、对活动的组织常常是缺乏经验的,对幼儿学习特点的了解也是不透彻的,因此,家长来园做志愿者的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具体的活动积累育儿经验的过程。

如,我们发现,在做阅读陪伴员的过程中,有的家长会一边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一边和孩子们互动,而有的家长只会看着书逐页念文字,既不会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也不会鼓励幼儿表达,甚至很少与孩子有眼神交流。因此,我们建立了“阅读陪伴员”微信群,把活动的时间安排及具体规则和要求等提前告知家长,以便家长对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能很快进入角色,而不会感到无所适从。我们也会定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内容包括介绍优秀的幼儿绘本,分享阅读指导经验,等等。我们还会把活动现场拍的照片发送到群上,以引导家长开展具体的交流,鼓励家长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困惑、感悟和经验。

“爸爸老师”的活动也是如此。为了让“爸爸老师”组织的活动更有质量,我们会和家长共同策划,通过尽心尽力的指导让家长感到受益匪浅。

然而,并不是所有家长在参与活动时都会有意识地去思考,也不见得所有家长都会在活动中产生那样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家长分享经验与心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会请家长撰写活动心得,布置成展板。我们也利用幼儿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渠道,由教师定期撰写本班志愿者活动的新闻或微信息,再由园部统一整理,有序发布在对外平台上。这不仅能扩大志愿者活动的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更多家长的参与,也能促进家长间经验的分享。教师撰写的新闻主要是介绍班内近期进行志愿者活动的内容,其中的亮点,突出的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悟,还有对志愿者的感谢。有家长看到之后就说:“幼儿园网站上关于中班一位爸爸老师的报道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也有类似的特长,下次我也想来试试。”一位教师在关于班里“爸爸老师”的新闻中这样写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来园参与各种活动,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长们的变化。家长们对孩子心理特点的把握越来越准确,选择的活动内容也越来越贴合孩子们的经验,与孩子们的互动也越来越有效。相信这样的经验对亲子教育也是非常有益的。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们的童年焕发更多的光彩!”

我们还建立了班级家长志愿者QQ群、微信群等,为原本少有交集的家长们牵线搭桥,提供互动的平台,引导家长及时地进行交流。

如,在一次托班“巧手妈咪”志愿者活动中,教师和几位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制作了一些拖拉玩具。活动后教师在QQ群中分享了玩具的制作方法及其玩法,妈妈们纷纷响应,也尝试就地取材,制作孩子感兴趣的拖拉玩具,并陆续在群里“晒出”成果,互相交流制作心得。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向妈妈们介绍了更多该年龄段孩子喜欢的游戏内容及相应的材料,让彼此的经验和创意得到了分享。

家长之间也可以当面互相讨教育儿经验。如,有的家长说:“我去图书馆做志愿者,发现你的孩子特别爱看书,我家的孩子却好像不怎么喜欢。你是怎么培养孩子的?”“我每次来,你家孩子都会大方地问好,真懂礼貌,你们是怎么教的?”这些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让家长们形成了“共同体”,用集体的智慧解答育儿过程中的一些困惑,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