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幼教正文

关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之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的思考

  • 投稿北冥
  • 更新时间2016-04-02
  • 阅读量482次
  • 评分4
  • 18
  • 0
 摘 要: 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我们要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多方面考虑,使活动高效。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课程生活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中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推广,但是,不乏很多“走过场”。专家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还原为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感性的、需要幼儿动用各种感官来学习的活动体系,这就是课程的生活化。”真正生活化的教育应该是最来自于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的,最立足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也是最有利于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最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综合活动应该是最生活化的。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再到今天举国上下的课程改革,生活化教育的意义已越来越明晰。 
  一、树立生活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纲要》指出,幼儿的学习目标应是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学习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幼儿园教学并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如何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我们要树立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成长的意识,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理念,唤醒教师的多种角色意识,把幼儿当成共同生活的“孩子”、“伙伴”、“朋友”、“弟妹”,甚至把幼儿当成自己学习的对象和师长,这样幼儿园教学才能真正进入生活化的实质。 
  二、捕捉课程资源,选择生活教材 
  以生活为基础,教材作为储备的学习库存。以生活为线索和导火线,选择适合的教材改装、设计融入生活中。在这里,生活就是课程,课程设置的主人应是幼儿和教师,课程是班本化的。 
  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变教学为生活 
  既是生活,就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工作”,有游戏,有玩,有吃喝拉撒睡,有娱乐休息……一切活动没有课的模式,只有轻松和谐,只有生活中的自然。也就是说,师生在生活中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把一些发展目标自然地融入生活中,这样的情境下幼儿更能主动地学习和探索,更容易接受和获得一些有益的关键经验。 
  四、结合教学主题,制订活动方案 
  1.活动目标的斟酌。活动目标决定着实践活动行为。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应遵循“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兼顾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让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匹配。 
  2.活动时间地点参与对象的告知。其明确的标注是为了便于教师和家长对活动意向有初步的了解,以便做相关的准备。 
  3.活动准备的保证。活动准备是教师成功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与保证,教师在做活动准备时更应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准备,二是幼儿的准备,三是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包括家长准备)。 
  (1)教师的准备: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准备。 
  教师要补充自己的知识量,这样才能在活动中触类旁通地解答孩子的提问,并引导和启发孩子向未知领域探索。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教师要学会了解、分析幼儿,从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挖掘活动的深度和难度,并将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转换成清晰、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井然有序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活动。教师的个人素质是一个隐性的教学条件,良好的个人素质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榜样,促使他们学习用善良、宽容、真诚、平等、友爱等心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人相处。 
  (2)幼儿的准备:包括幼儿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储备。幼儿必须对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有粗浅的了解,才能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同时,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幼儿具有外出活动的经验,比如外出活动需要准备哪些物品等。同时幼儿要掌握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自护自救的方法。此外,还要让幼儿树立团队意识,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社会协助单位的准备:其主要内容是与幼儿园密切配合,双方一起制订和调整活动方案,步调一致,有条不紊地配合和支持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4.活动过程的开展。活动过程包括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时间分配。整个流程需要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环环相扣。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情而变,灵活机智地进行多方位互动。 
  五、走出活动情境,进行客观活动评价 
  每个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教师都要对活动进行评价,即“活动反思”。 
  1.对教师本身的反思:(1)活动内容反思: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2)教学态度反思:活动中投入多少热情,准备是否得当,是否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否促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3)活动过程反思:流程是否合理,组织形式是否有利于幼儿探索学习。(4)教学情境反思: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适用,是否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 
  2.对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和活动后的成就进行价值判断。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幼儿“学习并快乐着”原则,活动效果有无体现活动的多层次、立体型和活动的全面性、可持续性,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者和谐统一地发展。看幼儿是否养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习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幼儿是否从“学会”转向了“会学”的学习方式等。 
  “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可缺的环节与步骤,也是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让我们通过挖掘丰富的社区资源,制订合理的活动方案,采取互动的活动方式等途径,使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变得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性。 
  总之,幼儿园的课程应该是生活,给幼儿提供生活实践的机会,有效促进行为习惯的养成及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成为生活主人。但课程生活化并不是幼儿园教育追求的最终目的,而是幼儿园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径,多生活、少上课应是课程安排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