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幼教正文

江西省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 投稿dollar
  • 更新时间2016-03-27
  • 阅读量744次
  • 评分4
  • 64
  • 0
 【摘要】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江西省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整体情况和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显著,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差异显著。建议均衡配置信息技术资源,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支持幼儿园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52-05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1〕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日渐增多,政府也在努力推动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2013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以测评,以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2〕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3〕特别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幼儿园由于教育对象特殊,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中小学有所区别。本研究通过对江西省不同群体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状况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一、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对象是204名参与2014年国培计划学习的江西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共发放204份问卷,剔除有缺失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7.1%。研究者将1~3年教龄的教师界定为新入职教师,4~8年教龄的教师界定为熟手型教师,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界定为专家型教师。根据这一界定方法,新入职教师为128名,熟手型教师为32名,专家型教师为38名。 
  访谈对象为来自6所不同等级幼儿园的6位园长和其中两所幼儿园的6位教师(每所幼儿园各3位教师,分别为新入职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2.研究工具 
  研究者采用自编问卷《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评价问卷》。本问卷系研究者根据前期对幼儿园的调研,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的《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ICT-CFT)〔4〕和教育部办公厅2014年印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5〕设计而成。问卷分两部分,一是幼儿园教师的个人相关信息,二是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部分参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五维度标准,并采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测评方式,结合研究者前期所作的相关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共五个维度的问卷内容。每个维度3~6个题项,共22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记为1~5分。 
  技术素养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观念及常用软件使用情况,具体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的意识;使用常见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情况;应用与教学有关软件的情况;通过有效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情况;有效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情况;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意识等内容。 
  计划与准备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情况,具体包括依据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法规,运用信息技术解决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情况;围绕学习目标设计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情况;根据教学活动需要,选择与使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情况;加工制作能有效支持教学活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情况;预见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订应对方案等的情况。 
  组织与管理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情况,具体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程与教学的情况;观察和收集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有效调整的情况;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中因技术故障引发的意外状况等的情况。 
  评估与诊断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等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诊断的情况,具体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情况;建立幼儿学习电子档案,为幼儿的综合发展评价提供支持的情况等。 
  学习与发展维度主要考察幼儿园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个人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具体包括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情况;利用网络开展有利于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学习活动的情况;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的情况;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园本研修活动的情况等。 
  统计分析表明,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6,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14、0.748、0.773、0.745、0.845,说明本问卷总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问卷数据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从表1看,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平均分和各维度均值均在3.6左右,表明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评估与诊断维度的均值低于其他四个维度,且标准差较大,离散程度较高;计划与准备维度均值最高,离散程度较低。技术素养维度中,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题项得分为4.24,显著高于本维度的平均分。相关检验发现,五个维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这五个维度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本研究根据富勒教师成长四阶段学说,将样本幼儿园教师分为新入职教师、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间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看,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上无显著差异。相关检验发现,教龄只与技术素养维度成负相关,与其他维度均无显著相关性。 
  3.不同等级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江西省将幼儿园等级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和未定级幼儿园四类。运用多元方差分析方法考察不同等级幼儿园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结果见表3。 
  从表3看,省级示范幼儿园与一级、二级和未定级幼儿园之间均有显著差异,且等级水平差距越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越显著。 
  4.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教师学历有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及以下四个水平。本研究样本中,研究生学历0名,本科学历26名,大专学历110名,中专及以下学历62名。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分析见表4。 
  从表4看,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T检验表明,除组织与管理维度外,两者在其他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 结论与讨论 
  1.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各维度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均值在3.6左右),各维度间相关性较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五个维度总体差异不明显,各维度水平较为均衡,评估与诊断水平均值略低,计划与准备水平均值较高。这说明幼儿园教师应当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评估与诊断的能力。 
  2.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1~3年教龄教师的技术素养和计划与准备两个维度得分略高于其他两个发展阶段的教师,这可能表明年轻教师比老教师对信息技术更了解,应用意愿更强。近年来师范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大力加强了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4~8年教龄的教师在评估与诊断和学习与发展两个维度的得分略高于其他两个发展阶段的教师,这表明熟手型教师有较丰富的经验,事业上处于上升期,学习与发展的意愿较强。 
  3.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 
  调查表明,省级示范幼儿园与其他等级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研究者在日常调研中发现,幼儿园的评级指标中有办园条件这一项,其中有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一内容,对等级越高的幼儿园,使用要求也越高。对不同等级的幼儿园,政府给予的相关支持力度也不同。调查还发现,省级示范幼儿园大多有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活动室大多接入宽带,教师都有专用的备课电脑,有的幼儿园还购置了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包。而在一些低等级的幼儿园,信息化资源很少,使用也不方便。一位6年教龄的一级幼儿园教师说:“幼儿非常喜欢多媒体设备。原因我倒没有认真想过。我经常想用多媒体设备,但很多时候多媒体设备并不在我们班里,是各个班级轮流使用的。”由此可见,不同等级幼儿园信息化资源配置并不均衡。 
  4.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显著 
  一般而言,本科院校对学生素质要求更高,大多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之类信息素养课程,而专科及以下的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关注度相对较低,由此可能导致本科学历与中专及以下学历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显著。 
  四、建议 
  学前教育信息化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决定了学前教育领域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基于研究结论,研究者提出如下建议。 
  1.均衡配置信息技术资源 
  本研究发现,幼儿园等级会影响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资源配置,以致会影响到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议政府在配置信息技术资源时,一方面要规范对各级幼儿园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评定要求,加大对各级幼儿园的信息技术资源投入;另一方面要重点考虑提高信息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教师能够充分便捷地获得和使用信息化设备。观察和访谈均发现,一些幼儿园虽然建立了非常上档次的多媒体室,但只是偶尔使用。另外,在寻找数字化教育资源时,多数幼儿园教师都是自己上网查找,“大海捞针”,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显著。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投入专项经费,分批、分类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以供省内各级幼儿园使用。建议每所幼儿园配备一至两名全职或兼职的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全园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培训、课件制作、设备维护等工作。 
  2.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 
  本研究发现,51.5%的幼儿园教师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来自于职前教育,39.7%的幼儿园教师是通过自学获得的,而通过职后培训获得相关信息素养的教师只占8.8%。因此,建议在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个环节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建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机制。 
  在职前培养阶段,以提高信息素养和丰富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为主。信息素养培养重在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领域的学科教学知识培养则重在帮助他们提高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能力。 
  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异不显著。对年轻教师来说,职后相关培训能显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因为年轻人对信息技术的领悟能力往往更强。而对于那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弱的熟手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来说,职后相关培训也能显著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但调查发现,目前幼儿园教师所接受的职后的信息技术培训以软硬件的使用为主,很少有将课程与教学活动和信息技术整合起来的培训,有关运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发展的过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培训也不多。访谈也发现,幼儿园教师往往不是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而是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进行评估和诊断感到迷茫。因此,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的职后培训可重在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能力以及评估与诊断的能力。幼儿园可通过帮助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使教师的信息素养真正起到促进课程与教学及幼儿发展的作用。 
  3.支持幼儿园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自我学习是幼儿园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专著、观摩优秀教学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幼儿园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教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持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其调研结果可能存在地域性特点,因此,解释的范围只限于研究对象,进一步的研究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第二版)〔M〕.北京师范大学,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3.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教师〔2014〕3号)〔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