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
(贵州省盘县第四幼儿园 553500)
【摘要】音乐欣赏历来是幼儿艺术教学的难点,如何组织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进行音乐欣赏,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欣赏内容的选择,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预知,参与通道及辅助材料的选择,良好的音乐氛围的创设,充分利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几方面来阐述如何组织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幼儿;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其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音乐教育又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因为音乐欣赏能“用一种音乐环境把儿童包围起来,并且给她带来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使他能吸收和享受,在其中生活和成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着音乐艺术的一种更丰富、更完美、更高尚的爱好和理解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运用的方法恰当,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幼儿是能够理解被认为是比较复杂的音乐作品的,并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音乐欣赏是以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开展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愉悦感官,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和思维,同时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乐作品都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感情非常激动,认为这是人间奇迹,音乐欣赏的魅力可见一斑。然而音乐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不像造型艺术或语言艺术那样直接地描绘事物,除了少数声音能用乐器直接模拟出来以外,一般都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有许多音乐作品甚至是没有具体形象的,它仅表达人的某种意绪和意境,没有一定音乐文化涵养的人,是很难理解和领悟其中的蕴味的。
如何组织缺乏生活体验和音乐领悟能力差的幼儿进行音乐欣赏,让他们感受和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我们认为以下方法对幼儿的音乐欣赏是有帮助的。
一、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适合的欣赏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所以音乐欣赏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意识倾听音乐和乐于听音乐的心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这就要求在选择欣赏内容时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根据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选择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内容。我们常选择一些短小、有趣,幼儿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音乐内容,这些难易适中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听听、唱唱、跳跳、演演、画画产生兴趣。
因此,形式简单,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比较工整、短小,可参与性强的音乐作品是我们选材的首要条件。
二、活动前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音乐经验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幼儿在欣赏作品时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识能力,在活动前,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我们在上《狮王进行曲》的欣赏课时,就充分了解到了幼儿非常喜欢看《狮王》这部动画片,分析了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内容,预知到幼儿应有这几方面的知识经验:1、幼儿能区分缓慢有力的音乐表现的是狮王,轻快跳跃的音乐表现是其它小动物。2、幼儿已经会跟着中速音乐合拍地做狮子走路的动作。3、幼儿能根据轻快跳跃的音乐,创编不同的小动物动作。
教学时,我们告诉幼儿,法国的圣桑爷爷用音乐写了“狮王”这个故事,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当音乐进行到缓慢有力的节奏时,小朋友们一个个模仿起狮王的动作来:有的用双手放在背后,抬头挺胸地跟着音乐节奏踱方步;有的用双手做爪子,张牙舞爪地把狮王威风、自得的模样表演得惟妙惟肖……当音乐进行到轻快、跳跃的节奏时,小朋友们有的表演小兔跳,有的表演小鸟飞,有的表演猴子抓痒等。由于充分预知到幼儿有这几方面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教师只需抓住幼儿好奇、喜动、纯真的心理特征稍加铺设,幼儿就很快地进入情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意犹未尽。
三、选择适合的参与通道,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教学成功的条件
1、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选择不同的参与通道和合适的辅助材料。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通道是听觉,其它辅助通道还有视觉、运动觉和语言知觉等。
年龄小的幼儿一般多选用的辅助通道是运动觉和视觉。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对象的外在运动方式往往比该对象的内在意义更具有吸引力。对于年龄大的幼儿,不仅可以广泛使用所有的辅助性感知觉通道,而且使用的要求、方式、方法也与年龄小的幼儿进行的选择有所不同。
2、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欣赏要求也是选择参与通道和辅助材料所必须考虑的条件。
如在欣赏《巡逻兵进行曲》时,由于乐曲结构工整,节奏感强,鲜明易感受,易表现,便可考虑用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去,将活动室布置成运动场,辑录画面同乐曲相吻合的录像带。而在欣赏《泥巴乐》时,由于该歌曲音域较窄,便可考虑用歌唱的参与方法。而舒曼的“梦幻曲”旋律优美,情感平静温柔,由于其节奏过于自由不适宜舞蹈和节奏乐;由于其音域过宽,曲调变化过细腻又不宜歌唱,因此便可考虑采用配乐故事讲述或诗歌朗诵的参与方式,在这过程中,幼儿仅仅只需要通过故事或诗歌的意境隐隐约约地感受该乐曲的意境。
在选择参与通道和辅助材料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幼儿是否能够操作,是否喜欢参与操作。若所选择的参与通道和辅助材料可操作能让幼儿喜欢,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参与操作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享受。
3、在教育活动中,还要结合歌曲的目标、内容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纯洁,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作品《摇篮曲》,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房里一名教师扮演妈妈,边哼曲边哄娃娃睡觉,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音乐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人,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兴趣,提高了欣赏的质量。
四、充分利用幼儿多种感官活动是教学成功的手段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直接与心灵接触,它首先诉诸人的听觉器官,所以,听觉感知训练是欣赏活动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因素。
音乐欣赏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是多种感觉的综合活动。有关研究表明,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把握就越细致、丰富、深入、全面。在审美感知觉的协同活动中,各种感觉之间形象彼此沟通、转移,能极大的丰富、加深对认识的体验。
因此,从审美感知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幼儿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音乐经验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欣赏模式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如欣赏音乐作品《小舞步曲》,首先欣赏感知:整体欣赏《小舞步曲》,知道其名称;其次深入探究:先让幼儿开“语言节奏火车”,把三个字安装进三拍子的乐曲,感受三拍子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用视觉分辨强弱,给一个胖子、两个瘦子分房间,形象地表达了强弱弱的感觉;再次为探索操作:幼儿听乐曲用手拍出强拍(拍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示强拍),跺脚跺出强拍。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节奏强弱的感受;最后为表达表现:一部分幼儿自选乐器敲击出强弱弱节拍,一部分幼儿自由起舞,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这样的教学程序,幼儿的手、眼、口、脚、脑都充分得到了运用,从始至终都能积极参与,教师的要求在小步递进中顺利达成,特别是最后用乐器伴奏的设计比单纯让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音乐合理、可行。这种多种通道参与的音乐欣赏方式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果能借助语言、绘画、文学韵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就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激起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音乐。
利用图片教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性质。一次我让孩子听一曲轻快的“小松树”舞曲,同时在他们面前放上画有午睡、做早操及歌舞场面内容的三张图片,让孩子们边听边看,音乐结束后我问幼儿,音乐里说的是哪一张图片的事,结果没有一个幼儿去指哪张午睡的图片。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旋律具有语言的节奏性,歌词又具有音乐性和文学性。幼儿在欣赏“幼儿园的一天”前,教师先给他们朗诵有关幼儿园的诗词,听音乐时又结合优美而形象的解说词使小朋友很快就进入音乐的意境。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春天,大自然到处充满着生机,教师让家长带幼儿到动物园去参观或到农村去观察各种动物,有重点地引导他们观察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形态、动作。回来后,结合图画给幼儿朗诵写小动物的散文诗,接着让幼儿自编谜语,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欣赏几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当一阵轻快的音乐响起时,孩子有的说是蹦蹦跳跳的兔子;有的说是“机灵的小猴跳上跳下在找食吃……”当缓慢低沉的乐曲出现时,孩子们说是“笨重的猪”,“老牛吃着草慢吞吞地走来了”……边说边学做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幼儿听音乐自编“动物音乐会”。结果,每个孩子的感觉,动作与音乐性质都十分吻合。
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音乐欣赏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时,除了正确选择音乐作品,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随时激发幼儿的兴趣外,更重要的要把孩子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各种艺术形式的参与,发挥综合教育功能,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充分诱发幼儿的联想创造力,从而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参考资料
[1]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1997年版。
[2]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2000版。
[3]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出版的《学前教育》,2003 版。
[4] 浙江幼儿师范学校,浙江教育报社出版的《幼儿教育》,20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