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小学生识字、阅读及写作学习的持续性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1-11-29
  • 阅读量87次
  • 评分0

  摘    要: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阶段,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深化,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改革落实,要求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加快教学方式创新优化,探究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持续性学习的策略。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现状,通过从识字、阅读、写作等三个方面的学习持续性进行分析,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也让学生对语文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建立语文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创新,也为后期的语文拓展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     小学语文,学习持续性:听说读写: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使学生充分掌握汉字的使用方式,熟练运用汉语与人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学习方式和基础的使用方式,从而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年龄以及心理发育的限制,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性较低,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语文学习,也因为语文需要枯燥的记忆而导致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只有充分提升小学语文学习持续性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质量,从心里逐渐接受语文、喜欢语文,并且逐渐形成持续性的学习习惯。

  

  一、识字学习持续性

  

  (一)生活中识字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有的知识获取都是从生活的点滴中获得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增加识字量,就要求教师与家长之间进行全面的配合,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增加个人识字量。受到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旧有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小学生本身对于知识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加之没有正确的引导方式,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抵触心理就会增加,语文的学习质量也就会相对降低。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家长,与家长形成家校联系机制,在日常的生活出行中,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进行识字练习。一方面,增进学生对于识字方式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与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这样的日常活动中掌握更多的生词,让识字学习的持续性不断地增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数量繁多,因此,只有帮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学习习惯,才能实现学习的持续性[1]。

  

  (二)趣味性识字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较低,对于世界的了解还不全面,加之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很容易在学习中开小差。尤其在识字阶段,这种好奇心的产生,往往会导致学生对于不同汉字的结构、拼接、声调等记忆出现偏差。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识字学习,教师可以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灵感,通过将汉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趣味性的识字方式。这不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能让学生对于汉字的记忆更加深刻,还能从汉字中获得一些小故事,得到一定的人生哲理。

  

  (三)形声字识字

  

  识字不是只依靠笔画教学或是死记硬背就能做到的,尤其对于年龄较小、记忆力不佳的小学生而言,这种传统的识字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语文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质量下降。为了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学习方式,加深对于汉字的理解,教师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可以通过形声字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就能加深对于汉字的理解。在汉字的发展史上,很多汉字都是由同音结构的词,加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行为所产生的,这些字往往与没有“加工”之前的汉字音节相似,因此教师在原本的汉字教学基础上,将这些字进行联合教学,让“学生识一字,认百字”。如愿意的“愿”,就可以解释为“原来心里愿意”。这样不仅让学生认识“原”,也能认识“愿”。

  

  二、阅读学习持续性

  

  (一)通过批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语文阅读是提升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语文知识的理解,教师就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方式调整,加快阅读教学引导,推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都不到位,为此,教师将阅读批注的方式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疑惑的部分和一些经典的语句进行标注,这样不仅能提升语文阅读的质量,也能培养学生阅读批注的良好习惯。

  

  (二)经典阅读,实现共同交流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发展和不断的创新,也将更多具有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作品流传于世。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认识,从而在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例如在对《西游记》的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打卡的方式,将阅读的内容发微信上,同级老师轮流评价。通过交流,学生在经典阅读中逐渐观察到西行四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而加深对于书中人物处事方式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养成良好习惯

  

  课外阅读是阅读拓展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学生对阅读的积极性也是不同的。为了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图书馆读书,每天读一篇课外文章,养成习惯。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阅读自己不喜欢的读物。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喜好,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在阅读完成后,尽量对所读故事进行总结。在与家长、教师的交流中,学生谈论自己对于文章中所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感悟,从而增进对于知识的理解。

  

  三、写作学习持续性

  

  (一)由简到易进行写作练习

  

  小学生的写作练习都是在汉字学习的基础上,逐渐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话的写作练习。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将写作的方式告知给学生。例如在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班级里进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教师说出一个字,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词,第二个学生说出一个句子,第三个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以此类推,让学生在学习中加强对于写作练习,培养写作练习的兴趣。

  

  (二)反复修改中进行写作练习

  

  小学生因为本身对于知识的理解有限,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加强写作内容的修改练习。通过反复的练习修改,从而实现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实际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应当通过多种语句反复修改指导,通过多种评价相互融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看图写作的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写作,然后让学生自主对写作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在小组范围内进行修改评价。之后,对小组内公认写作最好的作品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修改中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不足。通过反复修改、多种评价相融合,促进学生写作练习的持续性,也让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渐提升。

  

  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后期各项学习任务开展的基础保障。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加深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全面实现语文学习意识的养成。本文通过对识字、阅读、写作三个方面的分析和讲解,要求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调整语文学习的心态,从游戏中掌握语文,从日常中认识语文,在交流中理解语文,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J]学周刊, 2014(03).

  

  [2]曹晓英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