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市垛田中心小学(225754) 孙晓芳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一些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有助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搭梯架桥,让学生了解背景;聚焦语言,让学生深入体验;依托文本,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发挥它的应有价值。
[关键词]阅读教学 革命传统 课堂教学 题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25
当前的语文教材,有不少革命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取材真实,人文内涵丰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由此可见,教好革命传统题材文章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优势。那么,对这种题材的文章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呢?
一、搭梯架桥,把握阅读起点
由于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距离学生现在生活较为久远,相对来说,能够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信息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阅读体验感受,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背景补充,把握阅读教学的起点。
例如,苏教版《七律 长征》一课是毛泽东在长征取得胜利以后所作的一首诗。对如今的小学生来说,红军长征的故事更像是传说。因此,他们很难走进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对诗中流露出的磅礴气势也很难读出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上网查阅长征的历史背景资料,包括文字和视频。当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场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很容易就被毛泽东诗词中大气磅礴的气势所感染,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教育。
在革命传统题材文章的教学中,补充时代背景,使学生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巧妙搭桥,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和判断,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体验。
二、聚焦语言,获得真实体验
作为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同样离不开精彩的语言描写。在教学时,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深入语言,品味语言,走进文本深处,才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大都是以人物的对话或者独白性的语言进行描写。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聚焦语言,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点进行训练。
如,苏教版《军神》一课,主要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突出人物的品质。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这些语言反复朗读、体会,激发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一向镇定”“双手微微颤抖”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更加凸显出了这次不使用麻醉药手术的痛苦程度;同时,作者也对刘伯承在做手术过程中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汗如雨下”这些词语都充分体现出了手术过程的艰难。这种痛苦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刘伯承的神志依然清楚,能够准确地说出手术所用的刀数。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品味,他们的感受体验就会更加深刻,可以深化学习的效果。
可见,对革命传统题材文章,只有聚焦文本语言,真正深入文本,才能走进人物内心,从而激起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
三、依托文本,丰富人文内涵
文本是课堂教学的载体。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大都记叙真实的历史事件,表现的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历史人物,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在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人文内涵,做到不误导、不偏移,这也是对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要坚守的教学底线。
如,在教学苏教版《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教师不光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还要引导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挖掘出人文精神以及教学价值,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怎样才能达到这个教学要求呢?依托文本,深入文本,在语言品味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受到情感的熏陶就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体味的:“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彭德怀对战士们怎样?大黑骡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它与革命胜利有什么关系?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就这样,步步为营,各个问题之间彼此关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光理解了课文内容,也感受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受到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在这种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阅读体验硬塞给学生,而要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使革命题材的文章发挥应用的价值,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总之,教学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历史,铸就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而且也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文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深刻感受,发挥文本的最大价值。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