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多媒体出示: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这句话中有个生字,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溢”,“洋溢”的“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生字。
(师范写,生书空,然后描红,临摹。)
师:现在谁来说说“洋溢”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老师,“洋溢”就是充满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到处都充满着笑声。
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夸夸他。
(生做夸奖的动作)
汉语博大精深,往往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因而对于理解词语来说,最好的方式则是倡导“立体化”教学,联系上下文,通过一定的语境理解词语。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教师却缺乏语境意识,或者说生活意识,往往把词语孤立起来,单独教学,其实这属于词语“平面化”教学。比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对于“洋溢”一词的教学就是如此。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词语来说,往往形而上学,或者说机械理解,不知变通。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词语进行“立体化”教学,注重词语与词语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关注词语与段落、文本乃至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把词语教学与相应语境联系起来,其效果自然不同。
第二位教师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孩子的表现?
生:(读)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不错。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生字,谁来说说?
生:溢。
师:“溢”是水满了溢出来的意思。现在我们再来理解“洋溢”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充满。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一句话读一读,感受一下充满笑声的花园。
(生集体诵读)
师:这就是充满的意思,同学们一起朗读,读书声不仅把教室充满了,而且还“溢”到教室外面。因而这里的“洋溢”与“充满”一词相比——
生:更精彩。
生:意思更到位。
师:是的,花园里充满了笑声。那你们说说,这笑声是偶尔一次还是常年如此?
生:是常年都充满着笑声。
师:是的,只有常年都有笑声,花园里才会充满,才会“洋溢”到外面。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
师:春天里鲜花盛开——
生: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师:夏天里绿树成荫——
生: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
案例中,教师没有单独讲解词语“洋溢”的意思,而是先讲解“溢”的意思,接着进行引申,通过语境引导学生理解“洋溢”一词的意思,再通过诵读比较让学生明白,在句子中“洋溢”一词比“充满”一词表达得更到位、更妙。当然这里更妙的是教师的引导,通过“洋溢”笑声过渡到“洋溢”读书声,不仅让学生明白其引申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最后教师再一次从时间上进行延伸,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常年”充满笑声才会“洋溢”。
以上词语教学,从本义到引申义,再到语境运用,并联系一年四季,不仅意义丰满,而且内涵深刻。既有纵向的剖析,也有横向的运用, 这样不仅让词语教学与语境相融,呈现一种“立体化”,还能推促学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该词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当然,教师在词语教学上下足了功夫,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句子,乃至读懂课文便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了。
(作者单位:山东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