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教研室(243000) 王 岚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创新是民族生存进步的动力,而教育是民族兴旺发展的灵魂。创新的教学活动就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学活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应当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探索,在理论中升华,构建别有洞天的创新教学舞台。
一、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要求
1.尊重学生人格,使学生个性得到解放
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合作学习,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安全。孩子年龄虽小,但却有思想、有个性、有创意,因此,要尊重他们的童言稚语,鼓励他们的异想天开,把微笑带入课堂,把赞扬送给他们,让每个孩子都有一种美好的心境。在这种心境之中,创新意识、创新的精神就会孕育、生根和发展。
2.发挥自身创造性,使学生感受语文新境界
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都显示出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体现教师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巧抓创新挈机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创新的契机即创新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学生各抒己见时所闪现出来新思想、新方法、新思维,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创新教学。
一次语文活动课上,我原本准备教低年级孩子写话——“吹泡泡”游戏。课未开始,孩子们就大起“吹”兴,起劲地吹呀吹。上课铃声早已响过,只见满屋子的肥皂泡在游荡。孩子们笑着、闹着。我也加入了吹泡泡的行列,边吹边建议:“等一下,我们来说泡泡像什么,看谁把自己吹的泡泡说得最漂亮!”孩子们来劲了,他们的兴奋点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了“说”泡泡上。
孩子们说出的句子形象生动。一节愉快、高效的语文课在我和孩子们的游戏中完成。可见,向文本延伸,向课外拓展,向生活开放,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良策。
(2)精心设计,注重环节创新
新语文,新在哪里?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独具匠心的教法和过程设计,让每一堂课都能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实现学生的“六得”——思维得到启迪、精神得到唤醒、潜能得到显发、心灵得到震撼、情感得到共鸣、身心得到愉悦。
(3)提炼语言,讲究艺术表现
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是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语言除了要符合传统的精炼形象、真切实在这些规范外,还要求风趣活泼,和学生心心相通。特级教师张化万在教学作文课《摔鸡蛋的学问》时,是这样安慰一个不小心把鸡蛋弄破了的孩子:“两个蛋都破了,不要怪他,为什么?壳太薄了,稍不留神,就会弄破的。”另一个孩子对自己只想出怎样使鸡蛋从四层楼摔下来不破,而未付诸实践的做法,这样说:“我呢,一个不折不扣的空想主义者!”张老师随即插评:“这顶帽子扣得太大了,纸上谈兵比不会谈的人要高明啊!”这样的语言,体现了以扬带抑的“黄金原则”,有趣亲和。
3.面向全体学生,改革作业评价制度
教育的整体发展观,包括全体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针对不同学生,要改革统一标准的作业评价制度。例如,在教学中,我取消了学生的抄词作业,先听写后抄词。听写正确的词就可以不抄,如果有错误再进行抄写订正。错误少的孩子少抄,错误多的孩子就多写。这一举措减少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使生字教学更有质量。这样的新方法、新举措,教师从中得到收获,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创新教育对象形成的能力表现
教师和学生通过全面、深刻而灵活的合作,最终要使学生形成三种能力。
1.独立
“独立”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学习工具,独立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步骤和方法;二是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的独立。这就必须自始至终地坚持两个原则:教学的过程与结果并重但更重过程;学法上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并重但更重主体。
2.挑战
敢于挑战是学生自信的表现。这里的“挑战”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挑战课本,二挑战教师,二是挑战自我。这样让学生在良性的竞争中共同发展。要引导学生既不自满,更不自卑,不断地以一个攀登者的姿态投身于课堂中。教师要乐于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时空和舞台,真正把自己当成“砺”(磨刀石),把学生视为“金”(刀),时时处处让“金”就“砺”而利。
3.欣赏
“没有对真理的热爱,就没有也从来不会有对真理的追求”。同样,没有对知识的热爱与欣赏,也决不会有对科学的追求。创新教育希望我们的学生学会欣赏课文,欣赏创造,欣赏他人和自己的成绩。爱因斯坦小时候在手工课上曾经做过三张丑陋的小板凳,可是爱因斯坦却对它充满珍爱之情。正是有了这种对自我创造的欣赏,爱因斯坦成了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创新教育在理论上初见端倪,但远未成熟,它来自实践,要在实践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水平,加大教科研力度,不断完善创新教育的方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