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市新建小学(214253) 刘秀芳
【案例1】苏教版《嫦娥奔月》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文中写道:“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逢蒙会怎样威逼嫦娥呢?会用怎样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威逼呢?
生1: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不由分说地用剑指着嫦娥说:“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不然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生2: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举起宝剑,气势汹汹地对嫦娥说:“嫦娥,你快把仙药交出来,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
生3: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一手抓住嫦娥,一手举起寒光闪闪的宝剑,大声吼道:“嫦娥,快把仙药交出来,我饶你一命,否则你别怪我手下无情。”
生4: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凶神恶煞地对嫦娥说:“嫦娥,你快把仙药交给我,不然我就杀了你。”
生5: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把宝剑架在嫦娥的脖子上,恶狠狠地说:“嫦娥,你快点儿把仙药交给我,不然,你就会变成我的刀下鬼。”
……
师:同学们,刚才这些同学紧紧抓住“威逼”这个词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从他们精彩的回答中,你们觉得逢蒙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众):逢蒙是个奸诈贪婪的人。
评析:
《嫦娥奔月》一文中人物个性鲜明,凭借语言文字,揣摩人物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片段中,“威逼”一词,本身就能很明显地感受到逢蒙的奸诈贪婪,但这只是浅层次的,人物形象还不够丰满。教学时,教者抓住“威逼”,巧妙设疑,以此引申开去,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咬文嚼字,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语言精彩。教者的引导不仅注重了让学生对逢蒙的语言进行想象解读,而且重视了对逢蒙动作神态的揣摩体会。这样,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三者结合起来,逢蒙奸诈贪婪的人物形象便清晰、完整、活灵活现了。
想象是品词析句、咬文嚼字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点拨,激活教材中静态的语言文字,拓展文字的张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咬出精彩,嚼出韵味,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瘦弱为丰满,变静态为动态,以便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表象,从而激活积淀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案例2】《伊索寓言——牧童和狼》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想一想,当时村民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呢?
生1:有的村民,手提锄头,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急切地问:“孩子,狼在哪儿呢?狼在哪儿呢?”
生2:听到牧童的叫声,有的村民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儿,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孩,孩,孩子,狼,狼,狼在哪儿呀?”
生3:有的村民一听到牧童的叫声,就飞快地跑过来,一脸紧张,东张西望,关切地问:“孩子,狼,狼,狼在哪儿呢?有没有伤到你啊?”
生4:有的妇女也跟在男人的后面赶来了,面如土色,心急如焚地说:“孩子,狼吃到羊了吗?”
师:是呀,这些情景用一个词形容就叫——惊慌失措。孩子看到这些村民的表现,心里会怎么想呢?
生5:哈哈,这些大人的样子太好笑了。
生6:哈哈,这些大人的样子太滑稽了,我一叫就把他们给骗来了,实在是太好玩了。
师:那么,看到牧童的表现,村民们又会怎么想呢?
生7:嗨,这个孩子太顽皮了,怎么能这样做呢?好端端地拿我们寻开心。
生8:哎呀,这个孩子太讨厌了,怎么能无中生有,拿我们当猴耍呢?
生9:哼,这个孩子太没有教养了,怎么能骗我们呢?害得大家都虚惊一场。
师:但那个孩子可不这样想,他觉得好玩,就骗了村民们。
评析:
《牧童和狼》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语言浅显,生动传神,寓意深刻。如何让学生深刻领会故事所蕴涵的寓意呢?教者“小题大做”,让学生想象村民们听到牧童大叫后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揣摩村民们看到孩子表现后的内心想法,体会村民对牧童行为的厌恶情感。这为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慌忙大叫,再也没有村民来解救做好了铺垫与诠释。通过想象,让学生透过文字,形成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惊慌失措的形象,为简洁的故事内容和深刻的寓意之间牵线搭桥,这样故事“深入”了,寓意就“浅出”了。
在阅读教学中,想象法不失为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一个良方。对于想象,学生兴趣浓厚,表达欲望强烈,语言富有智慧和灵气。现行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语言看起来比较苍白,其实这些空白往往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教师如何解读文本、处理文本,变“白”为“彩”,让学生从平平淡淡的语言中咀嚼出语文味来。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去开拓、去发掘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含英咀华,把属于语文本身的东西彰显出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精彩无限,韵味十足,我们的课堂才会扎扎实实,富有成效。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