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巧借文本资源,让学生乐读

  • 投稿Adam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64次
  • 评分4
  • 42
  • 0

江苏赣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222146) 窦翠玲

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爱上课外阅读,让孩子“乐”读呢?

一、 着眼“生字”推介读

课文中的生字,要求学生会读、理解字义的,有的要求会写。2011版修订的新课标明确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引领孩子学习生字。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利用生字自身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巧妙地推介课外读物,就一定能达到“乐”读的效果。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描述了历史伟人邓小平骨灰撒在大海的情景,颂扬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寄托了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课后的习题五要求学生“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寻找相关的书籍来阅读,笔者以文后的生字词“呜咽”为抓手,先理解其意思,再思考作者运用该词的原因。通过与文本深度对话,学生渐渐明白:正是伟人邓爷爷挚爱着国家、党和人民,做出了丰功伟绩,所以他的逝去,悲痛的不仅仅是人民,而且连大海都低声哭泣。学生对邓小平了解多少呢?此时,笔者及时地推荐《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的故事》给孩子们阅读。由于有了课上的阅读期待,孩子们课后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该书,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

二、利用“课题”引领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课程的基本理念向我们指明了一条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那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文章的题目,是作者和编者根据文章的内容,精心选定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更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体现。教学中,以题目为抓手,让学生充分质疑,充分挖掘,同样可以形成阅读期待,让学生快乐地爱上课外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作者是杨红樱,全文着力介绍了一家三代相传的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上课伊始,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就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说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说出自己的预习结果。大多数学生经过课前的预习,已经知道这本书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从学生的认知原点出发,我立刻让为数不多的孩子说说对这本书的了解。经过介绍,全班的孩子对该书充满了向往,产生了读一读的愿望。

三、巧用“插图”推荐读

2011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本的插图,作为文本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不可忽视的资源。这些插图,是编者精心选择并安排的,不但画面精美,而且与文本的文字相得益彰。课堂上,巧妙地运用插图引领孩子的课外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小草和大树》一文的插图上,呈现的是夏洛蒂三姐妹不屈的神情,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仿佛在告诉世人:我们一定能在文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笔者在引领学生精读完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后,让学生观察插图,想对夏洛蒂三姐妹说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待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敬佩之情后,我顺势向学生推荐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学生也水到渠成地读完了这本世界名著。

四、妙用“题材”引发读

课文的题材,即为表现课文主题所用的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以课文的题材为媒介,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是一篇民间故事。课文以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以清新朴素的语言,讴歌了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不屈,表达了对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憎恨。初读课文时,有的学生质疑文中的老牛为什么会说话。没等我解疑,有个学生立刻说:这是民间故事的一个特点。接着这个问题,我给他们讲解了民间故事的独特之处,向他们推荐了四大民间故事的其余三则——《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和《孟姜女》。

五、 紧扣“作者”渲染读

文本的作者,不少是知名作家。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成为经典,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余秋雨先生说过:“孩子的心灵纯净空廓,用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在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作者时,多渲染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在精读课文后,即对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去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作者冰心,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非常喜爱孩子,从课文以及文后的作家卡片中都能够读出来。教学本文时,通过品析课文的语言文字,我让学生洞察到作者对孩子的满腔喜爱之情。这时,我趁机向学生推荐作者的作品集《小橘灯》以及《再寄小读者》。学生非常乐意的接受这样的课外读物。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