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之我见

  • 投稿晏耀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64次
  • 评分4
  • 60
  • 0

江苏赣榆县沙河镇中心小学(222141) 王 妍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本身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绝对不可以由教师来代替完成。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发展。那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一、独辟蹊径——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能力水平都各不相同。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而和谐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学习。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时,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选择要具有个性化

很多学生在阅读中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人云亦云”,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对于个性化阅读是特别不利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做批注,把自己对文本的语言特点、表现手法以及自己的感悟都记下来,随想随批。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若是做到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自然就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个性化阅读的效率。例如,笔者在教学《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时,就先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研读,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并写出自己的感悟。由于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新颖有趣,学生特别感兴趣。在阅读时,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如:怎样理解“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这句话?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21世纪的希望?我们应该怎样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他们自由发言。这一堂课,因为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学生阅读热情非常高涨,个性化阅读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方法运用要具有个性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俗话说“学无定法”。我们倡导个性化阅读,就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选用自己喜欢的并且有效的方法来阅读。例如,在教学《夹竹桃》一课时,笔者就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夹竹桃的特点;引导学生课余通过网络来查找一些关于夹竹桃的资料或图片等;喜欢美术的学生则用画笔来画一幅夹竹桃的画;喜欢朗读的学生,则可以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结果进行汇报。因为,这堂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学习方法虽然并不一样,可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效果极佳。

二、润物无声——引导学生个性化感悟

品味语言、感悟语言是个性化阅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与感悟,诱发起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与文本及作者产生思想的碰撞。这对于唤起学生语言的感悟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帮助。

感悟语言离不开感情朗读。可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大多把重心放在了朗读技巧上,如重音、停顿等。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朗读时装腔拿调,只注重表面功夫。实际上,真正好的朗读应该是情感的表现,朗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做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当真正地对文本有了感受之后,学生自然就能把文本中蕴含的深情读出来。例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在读到“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一段时,笔者就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朗读,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体会文本的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才能更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朗读教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本,并培养自己的语感。因此,我们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加强个性化朗读。

三、百花齐放——打造个性化阅读平台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评价要“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重视评价学生的感情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等。我们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标准答案”模式,而采取“多元答案”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例如,在教学《明天我们毕业》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研读课文,通过语言来体会学生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这时,一个学生说到:“老师,我们也快毕业了,真舍不得离开大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地说起来。笔者立刻抓住这一时机,顺势而说:“同学们,毕业意味着长大,你们为什么会这样恋恋不舍呢?你们再认真读一遍课文,看看是否和作者感受一致?”由于学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情思也在发言中充分地展示了出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差万别,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自然也迥然不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肯定学生的独特感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平台,以张扬学生的个性。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