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阅读教学中“语言理解”的三个维度——《果园机器人》教例剖析

  • 投稿不懂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434次
  • 评分4
  • 40
  • 0

杨吉瑞 蔡云娥 陈珍晶

阅读教学与“内容分析式”说再见后,教学内容指向语言的学习。具体包括语言理解、语言积累和语言运用。其中“语言理解”的内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有哪几个维度?本文以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教学为例,尝试探讨。

【课堂回放】

(一)揭示课题,明确要求

师:(出示各类机器人的图片)猜猜这些机器人是做什么工作的?

生:干家务、跳舞的、踢球的。

师:(出示文中插图)那么这个机器人是干什么的?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认识它——《果园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带有*号,说明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阅读提示,提示语里一般都会提出学习课文的要求。请同学们默读提示,画出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

学生汇报后出示:

①想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有趣?

②你如果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也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学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编排特点,抓住提示语学习课文,教给学生学习这类课文的方法,这也是本课“学会理解”的内容之一。】

(二)初读课文,感受“神奇”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大家自己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果园机器人很能干,会干农活,是果农的好帮手。

师:这是一个聪明能干的机器人,那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生读相关语句后)出示:

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那你们又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果园机器人的聪明能干?

生:“成熟”。果园机器人不仅会摘水果,还会挑“成熟”的摘。

师:这位同学很好地抓住“成熟”这个词谈了他的体会。你们能否也学着他,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感受呢?

……

师:同学们刚才抓住关键词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把这些感受融入朗读,读出机器人的聪明能干。

【教学意图:找关键句,抓关键词,读懂机器人的“聪明能干”。这样,既理解内容,又教给了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三)聚焦词句,体会“有趣”

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知道果园机器人聪明能干,神奇有趣。“阅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学得不错。那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阅读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课文中又有哪些语句让你觉得果园机器人非常有趣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学生默读,画语句后交流)

出示句子:

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就能不停地工作。

师:咱们先来读第一处文字。(生齐读)

师:这句话中,哪些文字让你感受到果园机器人的有趣?

生:“罢工”。

师:你知道“罢工”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不干活了,不采摘水果了。

师:看来机器人也会闹脾气呀,没有电就不工作了。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去读一读吗?(指名读)

……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眼前那一幅幅有趣的画面,一起来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些最有趣味的词语,通过想象朗读,感受了果园机器人的有趣。你能否也用刚才的方法,再来读读其他两处文字,体会它们的有趣呢?(学生自读)

【教学意图:先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再结合语境想象画面,最后朗读深化。三处语句的教学,由扶到放,注重过程。这样既理解了内容——果园机器人的有趣,同时又在实践中学会理解——“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方法。】

(四)关注写法,理解形式

师:同学们,读着这些语句,没有生命的机器人在你的心中又成了什么呢?

生1:贪吃的孩子。

生2:调皮捣蛋鬼。

师:是呀,它们就成了有趣的孩子。那为什么会给你这样的印象呢?大家来关注刚才找到的那些带引号的有趣的词,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罢工”、“饿倒”、“吃”都是用来写人的。

师:是啊,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词语让我们觉得这机器人特别的可爱、有趣。那大家就把自己当成机器人读出有趣来。在读的时候,你可以把人称换一换。比如,第一句,你可以把“机器人”和“他们”改成“我们”。

(教师示范改读第一句,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师:作者就是用这样有趣的文字把果农们改进机器人的过程一步一步地写清楚的。从用电线供电到用电池供电最后到吃水果就能充电,课文又是怎样把这改进过程连接起来的呢?请同学们再来默读课文第三、第四两个自然段,找一找相关连接的句子,并圈出来。(学生默读后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

师:你看,科学技术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根据生活的需要,去发明、创造,改善我们的生活的。课文也是这样通过这些表示心里想法的句子把文章连接起来,显得自然亲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渡。大家不妨在以后的写话中尝试运用。

【教学意图:从“有趣”出发,理解作者怎么写出有趣,在课文中走了个来回,理解“拟人化”的表达形式。再在圈画、引读设问连结语中理解篇章的结构形式。这两种表达形式的理解既独立,又相互融合。】

(五)借助插图,学写“有趣”

师:自从发明了这种只要“吃”水果就能不停干活的机器人,果农们就轻松多了,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它们就行了。看,机器人们开始干活了!(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在图上看到的机器人,它们都在干什么?

生:摘果子、装果子、运果子、吃果子。

师:大家最喜欢哪一个机器人呢?你能不能学着我们刚才学习的这种方法,用上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来介绍一下这个机器人呢。(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师:刚才在介绍吃水果的机器人时,同学们用上了一些拟人化的词语介绍得很生动。那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来介绍一下其他的机器人。下面就请同学们选其中一个机器人来写几句话。

(学生分小组写“摘”“装”“运”的机器人;教师巡回指导;交流、点评)

【教学意图:从理解“拟人化”表达形式到借助课文插图运用形式练笔,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的理解。】

(六)拓展想象,连接生活

师:听了你们说的,我越来越觉得果园机器人聪明能干,它们是那么的神奇有趣。如果你是科学家,你还想发明什么机器人,它又具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下一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再来交流。

【教例剖析】

剖析上述教例,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理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解内容,语言理解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以感性作为基础,所以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理解内容”就是通过文字符号在理解文本旨意的基础上,感性地揣摩课文,体验情感、感受形象、触摸语言。只有感性地理解了文字的内容,才能获得情感的体验,激发起探究的欲望。就本课来说,理解内容就是依据“提示语”的要求,理解“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有趣”。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先理解重点词语的字面意思,如“罢工”、“饿倒”、“吃”等词语;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感情朗读,体会“有趣”。总之,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以感性为基础,注重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体会文字背后的趣味,为理解形式打下基础。

二、理解形式,语言理解的重点

这里所指的形式,即“语言形式”。如果说理解内容更多的是从“写了什么”这一维度考量,那么理解形式就是关注“怎么写”。“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夏丏尊语)阅读教学将文本的教学价值重点落在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上,通过研读课文怎样遣词造句把事情表达清楚,把人物描写具体,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语文营养;同时,反过来也会对课文的人文内涵有更加深刻地认识,提高阅读的效率。具体到本教例中,理解形式主要指“理解拟人化写法”、“理解设问连接语”。纵观本课整个教学过程,“理解形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默读课文,画出有趣的语句;抓关键词想象,体会有趣;换人称朗读,悟出拟人化的写法;找连接句,感受科技发明与生活间的联系;借助插图,表达有趣。教学从理解内容入手,通过多角度的朗读内化,最后指向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以趣为线,将语言形式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互相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在这一过程中,练笔既是语言运用,又是对“理解形式”的巩固;同时让学生深入地感受科技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学会理解,语言理解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阅读教学的一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阅读理解的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学会理解”其实就是关注阅读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理解的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阅读方法的习得就如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一样,需要在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最后才能形成能力。就本课而言,要学会理解“抓关键词理解语句”、“抓提示语学习课文”等方法。“抓提示语”是略读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三年级作为略读课文出现的初始年段,如何培养学生“略读”能力呢?根据略读课文的编排特点,借助阅读提示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而学习“抓关键词”理解内容的方法,则是先在感受“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的具体语句中教给方法。在理解“有趣”的语句中,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体会,辅以感情朗读、换人称朗读,在有趣的语言实践中理解文章表达的特点,同时也学会了理解的方法。

总之,阅读教学,学生不能不学“文章之道”、“文章之法”、“文章学法”。理解内容是语言理解的基础,学会理解是语言理解的过程,理解形式是语言理解的重点。教学中,只有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基础上,关注语言形式的理解,在理解中积累,在运用中得法,才能真正与“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