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适时介入事半功倍——例谈自主课堂教师介入时机的把握

  • 投稿seij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794次
  • 评分4
  • 53
  • 0

江苏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226010) 朱 琳

小学语文自主课堂并不是要求教师成为一个彻底的“旁观者”,而是需要教师以一种充满智慧的姿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全程参与。在适当的时机介入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过程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点拨和调控作用,激发学生更深入、持久地展开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

一、对话不明时适时点拨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沟通情感的必经途径。但受到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束缚和心理年龄的局限,他们往往会对文本中那些寓意深刻的内容难以真正透彻的理解,从而导致对话过程不够明朗清晰,对话由此流于表面和肤浅。此时,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使对话过程重新走上积极与有效。

如在教学《翻越远方的大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刘翔的精神,我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梳理,在黑板上用线条勾勒了一座大山,从“很早就知道”“那一天都遥不可及”,到“我已经站在了山脚下”,最终“成功翻越了远方的大山”,以大山为枢纽,刘翔勇于挑战、执著追求的体育精神在这样的线索中得到了最清晰的诠释。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随着刘翔的体育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较为深入地体会到了只有不断挑战自我、勇于超越自我,才能站到人生的巅峰。

二、探究不出时适时引领

在主动探究中,当学生探究遇阻时,教师不应当依然放任自流或机械纠缠,而应该以适当的讲解或提供辅助资料等形式,引领学生走出探究的误区,使得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如在教学《第八次》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那种“屡败屡战,坚持不懈”的意志,我通过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将探究引向深入。

1. 想一想:当布鲁斯王子在破旧的磨坊里唉声叹气时,他心中会想些什么?

2.说一说:当他看到蜘蛛最终结成一张网时,布鲁斯王子猛地跳起来,会说什么?

3.演一演:当布鲁斯王子回到了他的战士面前,他会怎样重新鼓起战士们的勇气和信心?

三、文本陌生时适时明示

有一部分文本内容中蕴藏着浓重的历史时代背景和特殊的人文环境背景。在面对这些文学作品时,学生往往会感到陌生和隔阂,难以品析出作者感性的认知和深切的情感。教师需要根据文本内容,关注学生可能面对的陌生之处,适时进行明示,揭示文本的时代和人文背景,帮助学生更主动地走入其中,从而进行有效地自主解读。

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课文中用包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了白衣战士叶欣的感人故事。但是,那历时两个多月的抗“非”战争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可能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要真正让学生领会叶欣事迹的伟大和不凡,我们要为学生补足相关背景内容。

1.事迹展播:将当时中央电视台对叶欣事迹的报道进行剪辑,组织学生进行观看,了解大致背景。

2.感人瞬间:从反应叶欣事迹的电视剧《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精心择拣视频片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当时的场景。

3.全面了解:组织学生访问“叶欣纪念馆”网站:http://yexin.chinaspirit.net.cn/,让学生自由地从中自由阅读关于白衣战士叶欣的各种资料,促进学生的全面了解。

经过上述环节,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对文中的“高风险”“高强度”和“高效率”等词语的描述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白衣战士叶欣的崇高事迹真正烙印到了学生心中。

四、解读曲误时适时指引

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发生曲解或误解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引,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维方向上来,以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指引。

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阶段,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质疑,不料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

生:既然开天辟地之时,天地“混沌一片”,那盘古身边怎么会有一把斧子和一把凿子呢?

(很多学生纷纷点头,看他们的表情,这个问题显然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如果我简单地予以否定,一定不会让他们满意,也会影响后继的学习进程)

师:是啊!我也想到了一个问题,话说既然那是“一片混沌”,那盘古身上又哪来的一圈树叶呢?

通过将问题进行反抛,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将学生的思维指引向正确的方向,扣住课文的体裁特点,即神话故事总是充满了想象力的,在神话故事中,一切都可以发生,从而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重新聚拢,为新课的展开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为同类文章的教学做了必要的铺垫。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自主阅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特点进行合理统筹,精心选择介入时机,使教师的主动干预发挥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走向高效!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