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略读课文练习设计应把握的三原则

  • 投稿臆想
  • 更新时间2015-10-19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75
  • 0

杨柳

随着对阅读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略读课文教学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笔者在观课中也发现,由于教材中的略读课文没有安排练习,许多教师虽然有练习的意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练习缺失、练习无序、练习时间不当、练习评价缺少针对性等随意的现象。

怎样使略读课文教学的练习从随意走向规范呢?笔者所在团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略读课文的练习设计也是有章可循的,略读课文的学习更需要教师重视方法、重视引领。从教的层面看,学情、课程标准、教科书、单元导读、课文、回顾·拓展等内容都可以成为练习设计的依据;从学的层面看,在前置练习、过程练习和拓展练习等不同的学习环境和阅读过程中,以上的设计依据也可以充分体现。

一、前置预习有常规

由于第二、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此在这两个学段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在略读课文学习前布置预学作业。常见的要求是: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顺、读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至于怎么读,怎么想,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所以这个环节往往是流于形式,几乎成了略读课文甚至是精读课文常规却又收效甚微的“开场白”。这样的前置练习,教师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没有得到提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环节”。那么,前置性预习怎样体现规范性呢?

1.规范助学单

根据课程标准和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和基本学习要求,我们为三至六年级的每一篇略读课文设计了“助学单”。“助学单”的定位是指向每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的常规练习,如了解内容、厘清思路、欣赏语言等。每一篇课文的助学单包含三部分内容。基础性练习:自己尝试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并读通课文;个性化练习:根据每个年级、每个单元的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对内容了解、概括或梳理的题目;质疑性练习:请学生写出自己通过预习还不能理解的困惑,提出问题。预习单一般在学习课文前发给每一位学生。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火烧云》预学单:

(1)能借助词语手册、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并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2)我发现课文中有许多表示颜色的词语,我要读一读,写一写。

如:红彤彤____

半紫半黄半灰半白____

茄子紫葡萄灰____

(3)读了课文,我知道作者是从____和____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它变化多端,先变成____,接着变成____,然后____。

(4)读了课文,我有这样的疑问____

这一学习单把摘录、书写表示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学习概括和提炼、发现问题等基础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进行了有效整合,提示了课文的表现特点和阅读的要求。学生可以运用已有阅读经验进行有重点的自学,教师对学习单的要求和体系了然于心,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高了略读课文学习中“常规练习”的效率。

2.用好助读资料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放”比较多,而学生进行独立阅读,是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阅读经验的,我们认为,部分略读课文后面所附的“资料袋”,可以适时、“优先”使用,因为这些知识和经验,能够增强学生“自读”的兴趣,提高“自读”的效果。相对于教师提供和学生自行搜索,这些课后的资料在内容上更有针对性,在表述上也更规范,既可以成为阅读的铺垫,也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一文时,考虑到学生对理解“真正的荷兰”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就引导他们先读课后的资料袋,再阅读课文。

当然,在资料的查找中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通过网络、多媒体、工具书等途径查找有用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整理、提取等能力。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笔者设计的前置性练习是:

(1)请在搜索引擎“百度”上输入关键词“丝绸之路”,浏览有关“丝绸之路”的图片。

(2)查找两到三条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摘录其中的关键词。

(3)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关于“丝绸之路”的描写。

这份预习作业旨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查找、筛选、摘录重要信息的能力,同时,这些资料也能帮助学生开展独立阅读。

二、互动练习有落实

和一般的课内练习一样,略读课文的练习也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只是略读课文的练习,在互动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方法上,更多地关注方法迁移、运用的过程,关注学生是否朝着“举一反三”的方向努力。真正发挥略读课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使学生逐渐由帮扶走向独立。下面以“概括”和“对比阅读”为例进行说明。

1.概括练习重过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略读课文中加以落实?一是要根据各年段阅读的要求,二是要从学到用,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学段以练习概括段意为主。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绝招》一课,笔者这样设计“概括”练习:

A.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然后选择下面的一种要求进行概括。

(1)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小柱子和小伙伴( ),感到( ),接着写小柱子( ),练就( ),镇住( )。

(2)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 )。

B.概括与交流。

(1)把自己概括的内容与同桌进行交流,同桌之间要相互仔细聆听。

(2)同桌相互评价:概括的内容是否完整,语言是否简洁。

(3)根据同桌的建议再进行概括,并准备向全班同学交流。

(4)争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教师、发言者、聆听者共同评价。

这个设计,针对三年级学生读段的总体要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提供了“选择性”练习,使不同学习表现的学生都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从读到概括,从交流到聆听,从评价到改进,展示了学生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在不同形式的“互动”中强化简单的“概括”的学习过程。而教师在学生尝试、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点拨,使学生原有的阅读方法得到提炼,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学到用的略读课文教学理念也得到了落实。

当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如图表式、圈画关键词、写小标题等,不管运用哪种方法,“过程”的设计十分重要,有过程才能促落实,有落实才能出效果。

2.对比练习有步骤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主题安排的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在精读了《七律·长征》和《开国大典》,学生对毛泽东的伟人情怀有一定体验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将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和《毛主席在花山》融合在一起,进行对比、欣赏阅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和人民对领袖的深深爱戴。以下是两篇课文“对比”阅读的设计。

根据这样的设计,学生能凭借单元阅读的经验和方法,从课文的内容、结构,人物的事例、语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人物、对语言进行比较、欣赏。这样的阅读形式,要求明确,步骤清晰,学以致用,打通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关联了单元学习内容,使形式与规范相统一。

三、后续练习有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略读课文教学连接着精读课文和拓展阅读,它就像两者之间的桥梁。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伴随着略读课文学习的后续练习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给学生带来新的阅读形式、新的阅读体验、新的阅读挑战。略读课文的后续练习形式丰富,如语言欣赏、方法迁移、内容补充等。规范的后续练习应该做到拓展有度、拓展有法、拓展有效。以下是笔者进行的尝试。

1.原文拓展

原文拓展是指以教材为基点设计后续练习,丰富教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到内引外连,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而不是画蛇添足。如在《夸父追日》教学后,笔者在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了《夸父逐日》的古文。

然后设计后续练习:

先仔细读读这篇古文,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

同学之间讨论一下,古文中的每一句话对应的是课文的哪些内容?

试一试,这篇古文应该怎么读?

这样的后续练习与原文关系紧密,能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

2.课外延伸

课外延伸可以是内容延伸。在学生学完略读课文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或是同一主题的书。这样的课后拓展,能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学视野。如教学《景阳冈》一课,笔者以学生的口吻,编制了后续练习,鼓励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1)我要把《水浒传》这本书找来读一读。

(2)我要做一张关于《水浒传》的读书卡。

后续练习的另一种形式是方法拓展,这是为课外阅读引路,帮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十分重视这一类练习的设计。如在《大瀑布的葬礼》教学结束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意在迁移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内掌握的学习方法有实践的空间。

(1)我要设计两条“保护环境”的宣传语,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当一回调查员,利用双休日考察小区的环境,再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3)我要模仿课文的写法,把调查报告改成演讲稿,在班会课进行演讲。

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练习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前置练习、过程练习还是拓展练习,我们都应该遵循规律,遵循规范,做到适切、适度、适量,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阅读、促成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宁波市黄鹂小学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