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立足文本,捕捉训练点

  • 投稿崔胖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67次
  • 评分4
  • 40
  • 0

浙江天台县坦头镇中心小学(317206) 裴 娟

每一篇精彩的课文都是触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源泉。课堂上,把握时机,变换方式,读中悟写,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把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持之以恒,小练笔终有大收获。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材中的训练点。可以从文章空白处、语言经典处、学生动情处、课堂高潮处去发掘写点。要真正利用好范文,写中有仿,仿中有创。

一、空白补位,显化情感

语文教材往往蕴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常常“言已尽而意无穷”。教材中许多文本内容存在空白。这些空白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是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是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是特意留给作者发挥想象的空间。对这些空白,读者必须加以补充才能达到阅读心理的平衡。课堂小练笔就要满足阅读空白需求而进行的训练。在言而未尽处拓展练笔,充实文本,丰富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实现阅读空白的召唤。

如《狐狸和乌鸦》一文中,听了狐狸再三亲热的问候,乌鸦会“非常得意”地想些什么呢?作者并没有作具体描写,是空白点。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孩子们的语言非常鲜活:“还是狐狸最了解我啊,知道我最疼自己的孩子,狐狸真好!但是我不能说话,我的嘴里还叼着肉呢!”“原来我羽毛很漂亮,嗓子还特别好听!以前好多人冤枉我,我今天非唱给大家听听不可!”……

课文的悬疑处也是小练笔的素材。如《风筝》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到底有没有找到幸福鸟?文中没有交代,留了个疑问,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是小练笔的好素材。

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引领学生“遵其路,识其真”,努力寻求这些空白点,拓展学生想象空间,丰富语言表象,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表之情,未传之意,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二、角色移位,凸现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情境进行练笔,用以触动学生的思想情感。

如《花潮》一文最后写到:“回家的路上,听到很多人纷纷议论。”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角色移位,把自己想象成到海棠花前的赏花人,也“议论纷纷”,写写人们议论的话语。学生都较顺利地写出了文本的内涵,体会到了人们在纷纷议论美妙的春光、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这一中心思想。

教师抓住文本语言精彩处,花力气、下工夫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内化以至运用,不但能快速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而且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三、角色定位,丰富形象

课文的情理意趣蕴含在文本中富有特色的规范的语言中。捕捉这些语言,捕捉情感的蓄积点,及时进行练笔,将情感、感悟及时沉淀下来,久而久之会凝结成学生的思想。

如《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教学时,我这样引导:美丽的风景没有吸引这位青年,围观的人群没有打扰到他,他只是在一丝不苟地画着金鱼。如此一丝不苟的态度,如此灵活多变的高超画技,怎能不让鱼游到纸上呢?同学们,你会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表达你看画时的惊叹吗?学生个性化表达后,我出示一组成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逼真传神、跃然纸上。然后,我继续引导: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画作,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她这一叫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围观的人都纷纷议论着、赞叹着。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都听到人们说些什么了?请把听到的写下来。出示小练笔:

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___________!”一位青年赞叹道:“___________!”一群孩子叫道:“___________!”

要求学生尝试使用出示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这个小练笔,不仅对文本“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这一句的拓展补白,更是引导学生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等词语活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敏锐地捕捉文本中具有特色的话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进行推敲、揣摩、想象,真正体会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体味语言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的读书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写作因素,把握时机,让孩子动笔,或三言两语,或片断,或整篇,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多形式的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