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例谈教学设计的策略——以《小露珠》的教学为例

  • 投稿百科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28次
  • 评分4
  • 36
  • 0

江苏常州市局前街小学(213000) 黄 妍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仅有大米,没有善于烹饪的巧妇,同样难得美食。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课堂也难呈现出精彩。精彩的教学设计是执教者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智慧的结晶。笔者就以《小露珠》一课的多次教学设计为例,简单阐述实现教学设计生长的策略。

一、精选内容,教学设计准确而本位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 “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可见,研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材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带有个性色彩,不是所有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都是正确的,不是所有解读的内容都适合展开教学,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所执教的学生。因此,要有精彩的教学设计,就要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审核,使教学内容具备以下两个特性。

1.准确性

俗话说:“师父领进行门,修行靠自身。”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不是反复的叨念以及无质量的重复,而是精准有价值的指导。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错误的,还对此通过教学设计的精细化来强调、夸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笔者在第一次解读《小露珠》时,关注了文中描写小露珠变化的时间的语句,按照时间的顺序,很自然地在板书的括号中写下了“烈日当空”四个字。理想是美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查生活的无字词典来理解词语;现实是骨干的——在大自然中小露珠消失的时间大概是在上午的9点左右,此时太阳还没有达到毒辣的程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烈日”是指正午时分的太阳。乍看无碍,但是教学设计是一个严谨的过程,方向错了,停下就是进步。在第二次设计时,笔者把“烈日当空”改为更恰当的“红日当空”。

2.本体性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的性质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是语文课堂的聚焦点,是语文课堂的本体性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价值。例如,在感悟小露珠与植物的关系时,出现如下两次教学设计:

【第一次】

1.朗读第六小节。

2思考植物为什么也喜欢小露珠?学生畅谈。

3.教师总结点评:小露珠帮助了大家,大家表示感谢,所以她感到很快乐。这叫——乐于助人;这叫——无私奉献。

【第二次】

1.指名朗读第六小节,思考植物为什么也喜欢小露珠,学生畅谈。

2.相机点出“装点”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装点”的意思。相机理解“俊俏的小姑娘”和“美丽的珠宝”分别指的是什么。

3.过渡:我们一起去大自然看一看吧!(出示大自然露珠点缀植物的图片)你能选择其中一幅,试着用上优美的词句,或者打比方的方法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吗?

比较两次教学设计的内容,同一个问题却引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正是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第一次选择的教学内容仅限于价值观的树立、纯思想的感悟,是思品课还是语文课?一目了然。这样的教学内容即使进行精巧的设计也是形式大于意义。所以,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品味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才是“语文”,才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与指向。

二、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有向而有力

教学设计如果没有目标,就会信马由缰。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准确的教学目标。

1.从整体出发,强调细化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整体出发,表述要具体化、细化,努力使目标层次分明,便于操作。在《小露珠》一课中,笔者在课时总目标中这样设计:通过情境朗读、对比体悟、想象说话、互动表达等方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文中语句反复地朗读咀嚼,在交流互动中逐渐形成新的认知——准确形象的比喻、小小的语气词、优美的词句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针对具体的“比喻”的教学环节,笔者还制定了板块目标:把文中三个句式工整的比喻句作为整体进行教学,把这组比喻句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认识喻体事物,了解比喻的丰富性;二是理解事物本质特点,聚焦比喻的准确性;三是感悟夸奖背后的喜爱,探究比喻的情感性。“磨刀不误砍柴工”。课时目标和板块目标相结合的制定方式,让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寻找到。比喻这一教学重点就分解成了三个小的教学目标,三个目标呈层层递进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三个教学环节逐个突破。

2.化零为整,形成核心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教学目标。这三个维度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目标的整合性影响着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在《小露珠》的课时目标中,知识与能力一项的目标,我修改了三次:第一次是“巩固小露珠的变化过程”;第二次是“巩固小露珠的变化过程,理解并灵活运用 ‘越来越…’的句式”;第三次改成“用串联关键词的方法简洁地阐述小露珠的变化过程,理解并灵活运用 ‘越来越…’的句式”。这项目标的三次变化是教学内容的三次整合,教学设计也随之不断丰富。围绕最后一次教学目标,此版块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分别让学生开火车读。

2.读完这些词,谈谈有什么发现。(在学生交流中相机点出“越来越…”表示着变化。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了小露珠的变化)

3.用上这些词说说小露珠的变化过程。(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相机指导如何说得简洁、流畅;教师示范在评价语言中用上“越来越…”)

4.教师总结: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对小露珠也越来越了解了。

在此目标下的教学设计整合了文中的科普知识,对“越来越…”词语的理解、运用以及概括与表达训练等多个能力提升点。此类目标往往能以少胜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三、巧架结构,教学设计灵动而多元

李政涛教授在《教育常识》中说:“万物皆有结构,教育之事也有自己的结构,寻教学之道,须从教学结构入手。”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定也有自身的结构。探究、优化结构是实现教学设计生长的关键。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主体。因此,教学设计不仅要有教师教的结构,还要有学生学的结构。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把自己解读的知识架构,通过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结构。其中的“教学手段”的结构化正是教的结构。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要丰富多样,需要在课前进行反复的推敲。如,在教学《小露珠》的比喻句板块中,笔者教的结构可以概括为:朗读片段,明确比喻——看图辨析,认识喻体——生活解词,深入喻体——赏读句子,体会情感。这样结构化的设计最终变成了结构化的教学,使得一个教学片段把认识钻石、珍珠、水晶三个事物,理解“闪亮”“圆润”“透明”三个词语以及工整的句式、表达的喜爱之情等教学任务串联了起来。

经常有教师抱怨:在课上我讲了很多遍,而且讲得那么清楚和生动,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呢?其实这正是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缺少了学生学过程的设计。相互作用的联系在过程的整体功能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只有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作用中才会产生出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只有展开学习过程,保证学生的积极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的价值。所以,在设计《小露珠》2-5小节的教学过程中,本来我这样设计:

1.用“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动物们是喜欢小露珠的”这一主问题串联出知识点的教学。

2.在学生相互交流时相机教学比喻句、语气词,理解它们作用和意义。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师生情境表演互动。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拓展小动物的种类,“小蜻蜓”“七星瓢虫”等;为学生作好比喻句的示范,如:“早哇,像舞蹈家那么轻盈的小蝴蝶。”

在设计最后一点时,我反复思:前面已经有了有感情朗读了,还有必要再进行情境表演、对话吗?这样会不会显得拖沓?最后还是留下了这个环节。现在,再次推敲这个设计,第四步是一定要留住的。前面三步的主体都是教师,侧重的是教。朗读虽然为学生深化理解服务,但是语言仅仅在理解的层面是不够的。最后一步的设计激活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离开书本,将静态的文字转换成灵动的表达,加上相应的动作、表情,让文字的情感通过活动表演外露出来。学生学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完全地展开,并且教师的两次拓展不仅起到了总结本教学环节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拓展、情境拓展奠定基础,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只有展开的、多元的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成长。

四、关注发展,教学设计开放而深入

《现代教学设计论》中将教学过程区分为以下要素: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评价等。其中,教学结果及评价也纳入教学设计中,使得教学设计更具有发展性。在学生群体中,对学生个体而言,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对学生群体而言,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千方百计地加强学生独立的、开放的学习活动的设计,使他们成为积极的学习主体。

于是,笔者在《小露珠》的教学设计中,围绕“比喻”这一教学重点,除了对2-5小节重点精讲外,在第六小节设计了看图想象说话环节,并对学生提出“选择一幅小露珠装点大自然的画面,试着用上文中优美的词句,或者其他打比方的句子来说说你所看到的景象”的要求。在最后的小练笔环节,我这样设计:其实小露珠也很舍不得大家,它和大伙儿一一告别,它会和大家说些什么呢?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发挥想象写一写,试着用上比喻的方法。

小露珠对小蝴蝶说:“_______________”

小露珠对蒲公英说:“_______________”

小露珠对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教学设计都是对第五小节比喻教学的呼应,同时两项设计又有区别。后者的设计在许多维度比前者更开放。比喻主体从文中的小露珠,拓展成为大自然的事物,开放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对比喻句的运用要求从口头向书写转化,开放学生书面语的使用平台;情境由文中的赞美表达喜爱变化成告别表达不舍,开放了学生比喻句使用的环境。从现学现用向活学活用的开放,满足不同层级能力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需求,将一般性融入特殊性,共同性体现差异性。在这样开放的维度中,个体和群体都将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把握获取成功的尺度,找到不断激励自己前进的生长点。

精彩的教学设计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精选内容、明确目标、巧架结构、关注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方向性、互动性、开放性,把知识结构以巧妙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拔节生长。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