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启东市东元小学(226235) 朱海燕
日升月落,春花秋月,虫鸣鸟语,大自然以其千姿百态的面貌吸引着人们。人们为之着迷,为之讴歌,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笔墨描绘美丽的大自然,在描绘中寄托自身的理想与情感,阅读这些文章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编排了为数不少的写景文章,这些文章语言优美,用排比等表现手法表现景物的特点。此类文章易学难教,浅层次的文字,学生都能理解,难点在于如何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感受、体验、欣赏,进而触摸到作者的感情。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相对匮乏,更是考验教师对此类文章的把握的时机。笔者认为在低年级教学此类文章时,教师应逐次铺垫情感基石,让学生沿着石头,慢慢地走进情境,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的同时,顺利领略自然美,获得美的熏陶。
一、读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朗读文本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朗读时语气、声调、停顿的处理,无不传递着我们对作品的内容、情感的理解。文辞优美的写景文,应通过引导学生多阅读来以读代讲,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老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哪个字应重读,哪个词应轻声,教会学生学会抑扬顿挫地读文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也可传达内心的感受。教师要做好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及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好朗读的重音与停顿、抑扬顿挫与节奏的变化,同时品味如何将作者在课文中蕴含的感情表达出来。《小池塘》中的一句:“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以这句为例,老师的指导可以以点评代指导。学生读完后,老师说:“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春风姐姐真温柔啊!”老师在说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有意识地用朗读的语气来说,一年级的老师略微夸张点都可以,只要感觉自然就行,学生会在长期的听读当中受到这样的语感的熏陶。教师再请另一个学生读,点评:“小池塘醒来了,它睡了一个冬天,冰化了,雪融了,水清了,真开心啊!对,就是这样的感觉,大家都来试试。”老师朗读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醒来了”,带点儿欣喜,带点儿醒来后的舒畅,声音略微上扬,感觉就来了。
二、赏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有限,而有些景物确实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这时多媒体就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适当的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声音等,拉近学生与景物的距离,更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果在让学生接触文本前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资料或者在接触文本后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奖励而播放,多媒体的作用反而被削弱,前者剥夺了学生想象的主动权,使接下来的文本阅读毫无期待;后者为了欣赏而欣赏,不再有进一步的探究,浪费了宝贵的视频资料。播放和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应当在学生已经理解文本,读进语言文字后再有目的地播放,这种播放应该和朗读一样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边看边回忆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描绘了看到的画面。在看完视频资料后,学生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刺激可以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象,此时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可以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么把这优美的景色用语言描写出来的。接下来,老师可以带着学生体会好词佳句的意境和表达方式的巧妙。
三、想
在风景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美丽的画面代替抽象的文字,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文是想象的基础,在朗读中理解文意,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他们能想象文字描述中的意境,也能想象文字外的意境。例如,教学《小池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美丽的小池塘还会倒映出什么。
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
燕子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
___________倒映在池塘里,像___________。
那些语言平实,但意境悠远的风景文,更应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透过朴素的语言文字,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了解文本的内涵。比如二年级上册《秋游》的第二自然段只有几十个字却写出了秋天的色彩美、秋天的成熟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学生评价。
(3)轻声读这段话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一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象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师: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天是蓝蓝的,大大的。(换词:“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B:“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可好玩了。
风景文的教学只有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赏得心领神会,想得意境深远,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