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三句半”式师生互动当叫停

  • 投稿Jeff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39次
  • 评分4
  • 43
  • 0

江苏镇江市恒顺实验小学(212000) 李媛媛

“三句半”本来是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怎么会和教学扯上关系呢?其实,它和很多师生互动极为相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形。如教师问:“这是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这是苹果。”教师问全班学生:“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全体学生:“对!”这像不像“三句半”呢?这种师生互动方式到底有没有价值,单单从“三句半”的“半”上就一目了然了。既然学生都知道这个答案,那前面教师提出的问题岂不是多此一举吗?因此,像这种“三句半”式的师生互动真的该叫停了,新课改大背景下,不应该还有它生存的土壤。

一、“三句半”师生交流,嫌旧

“三句半”式师生交流,这在传统教学中是常见现象。特别是一些资深老教师,课堂教学中,总是难以舍弃传统教学的特点,这也是惯性所致。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也特别强调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但这个合作互动绝对不是这种“三句半”的方式,而是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研究,教师参与其中。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是有价值的学习。

曾经去听一位同事讲课,学习的是《走,我们去植树》,教师从上课开始,就接连不断地上演“三句半”。“这节课咱们学什么啊?”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走,我们去植树。”这是两句。“走在路上都看到什么?”一个学生回答:“荒滩、沟渠、山坡、公路……”“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学生们齐喊:“对!”……到最后下课教师还不忘问:“咱们今天都学了哪些内容?”一个学生回答:“去植树造林。”“他回答得对不对啊?”“对!”假如下面坐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许这样的教法就无可厚非了,可这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设计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还要学生都扯着嗓子喊“对不对”,这不是愚弄学生吗?应该说,是学生给教师面子,因为有人来听课,所以才这样卖力地喊,但学生心里绝对不会认同教师的做法,互动学习也只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没有在互动中得到什么收获,这个互动就是多余的。

二、“三句半”互动过多,嫌泛

师生互动有多种形式,这“三句半”式的互动方式,如果偶然用一下也没有什么,特别是学生困倦了,让大家喊一喊,提提神,这是很有必要的。怕就怕,这种互动成为一种习惯,因为习惯成自然,教师教学行为落入泛泛的窠臼之中,学生也跟着形成条件反射,不管教师问什么,大家都会漫不经心地喊对,有时候教师感觉学生喊的声音不响亮,还要重复问,学生只好声嘶力竭地配合着。可和真正的“三句半”表演相比,我们的“三句半”太逊色了,学生最后这半句,永远就是一个字“对”。这哪里还有什么兴趣产生呢?说到底,这还是教师不良教学习惯所致,使本来富有探索性质的课堂变成了“三句半”专场。

有一位老教师举行公开课,因为这位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大家都希望从他的讲课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这天他讲授的内容是《三顾茅庐》,说实话,他讲课真的很有水平,教学思路很明晰,而且声音特别有磁性,学生都被深深吸引了。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泛问学生。他拿出一本书:“这是什么书?”“三国演义。”“知道四大名著吗?”“知道!”……如果只是这一个环节出现这么多的泛问也没有什么,问题是,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刚开始学生还有回答的兴趣,一旦问多了就会招人烦了。学生更是没有耐心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教学效果当然就会受到影响。

三、“三句半”贯穿始终,嫌板

“三句半”式的交流方式偶然出现并不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可就怕多到让人无法承受。如果一节课教师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问,相信谁都受不了。课堂教学不弄点新鲜的,学生会厌倦,课堂秩序也会出现问题。这样的交流方式就会显得呆板教条。有些教师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某种心理暗示造成的。在他看来,如果听不到学生回答“对”“是”,就会感觉学生没有听懂、没有学会。这当然是自欺欺人了。为了让教师满意,学生不管会不会都喊“对”,传递给教师的信息也严重失真了,可教师依然自我感觉良好,这就是教师的悲哀了。教学需要互动,教师需要和学生心心相印,达成心灵的握手,这样的教学才是情感的交汇,学生获取的也才是感知、醒悟、启迪。如果教学互动交流只剩下一个形式,就像这“三句半”,那教学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曾经在几个班级里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你喜欢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你进行交流?”结果,有八成的学生喜欢态度和蔼、关心学生的教师,有七成的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谈话式的交流。没有一个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问一些没有内涵的“对不对”“是不是”的问题。由此可见,学生希望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是随和的、交心式的对话,而不是跟着教师表演这“三句半”。

现在的学生接受的新信息要比我们想象的多很多,他们对教学自然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期待,教师如果不能给他们带来创新性的东西,真的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三句半”早已退出演绎舞台了,可我们还要念念不忘地搬到课堂上,这当然是不合时宜的,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就成为必然了。新课改的很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都要求我们能够转变思想,回头看老皇历必然是行不通的。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