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3800) 周 伟
带领学生有效解读文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也都提出了很多解读文本的策略与方法,为我们的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课文前后内容进行对比,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泉城》的教学来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前后段对比,理清文章的结构
阅读教学除了要让学生了解内容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作者在表述内容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与顺序来写这篇课文的。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把课文的每一个自然段割裂开来,带领学生进行单独解读。这样的解读只是表层的解读。由于学生没有把每一段的内容与写作方法放在一起对比,在脑海中就不能形成清晰的印象。所以,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前后段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每一段的表述方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大家已经把这篇课文通读了一遍,那么这篇课文重点介绍了济南的哪几个泉水,它们各分布在哪几个段落?
生1:主要介绍了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第二自然段介绍珍珠泉,第三自然段介绍五龙潭,第四自然段介绍黑虎泉,第五自然段介绍趵突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阅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它们都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些泉水的,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
生2:这几段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然后介绍这些泉水名称的来历。
生3:这几段分别介绍了四种泉水的特点。珍珠泉的泉水是从地下往上涌的。五龙潭是一个泉群,它的周围还有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等。黑虎泉的水声喧腾,比珍珠泉的声音要大。趵突泉是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从泉底“咕嘟咕嘟”地向上冒。
生4:修辞都一样,都是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的。
生5: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趵突泉名列第一。
这样,通过前后段之间的对比,学生自主探索各段的描写特点,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前后句对比,品读表述之美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往往都有一句领衔全文的句子,甚至每一段都有关键句,它对学生解读文本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如果教师抓住了这些关键句,放在一起比较,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了。
教学时,教师出示了课文中的两个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济南的泉水闻名天天,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两句话?
生1:第一句话说明济南的泉水众多,而后面的一句话说明把济南称为“泉城”的原因。
师:如果把这两句话的位置调换一下,好不好?
生2:不好,如果一开始就说济南的泉水闻名天下,不能让别人信服,因为没有凭据。而先说济南有七十二泉,可以激发读者探究这七十二泉的奥秘的欲望。
师: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济南泉水特征的关键句,并比较一下,看看它们在描写过程中都起到了哪些作用。
解读课文既要有表层的文字解读,也要体会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为什么要放在这儿,放在这儿的目的是什么,从而通过前后句的对比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前后词对比,掌握用词技巧
作者在写文章时,往往都会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来描绘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这些词语罗列出来,加以对比,那么学生就可以更好地掌握作者的用词技巧。
师:作者对泉水的描写用了很多形象、贴切的词语,请你们从课文中找出来对比一下,看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词语来描写泉水的。
生1:“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声音洪大、虎啸狮吼、声音低细、秋雨潇潇”。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了济南泉水的特征。“有的……好像……”“有的……听起来……”两种句式串联起来,给人一种结构美与和谐美。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句式给改了,只用前半部分的词语,如“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有的晶莹剔透,有的声音洪大,有的声音低细”,这样描写好不好?
生2:当然不好了。比喻可以更加形象直观地帮助我们理解济南泉水的特征,如果把后面的比喻词给去掉,文章就会显得干巴巴的,没有可读性。
生3:“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等词充分地把珍珠泉的特征给表现出来了,而且每一个词都是由一对相反的字来组成的,这样的描写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教师要以文为本,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对比文本的前后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