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市北沟镇中心小学(221400) 陆银玲
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其中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教学的热点。互动正是合作学习的外化表现形式之一。每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都会搬出分组讨论来应对。应该说,互动的确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也为开启学生的心智发挥了促进作用。但是,互动依然没有脱离被动的命运,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针对问题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因此,对互动形式进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联动,也许能够成为互动的升级版,为互动开辟更多的应用空间。
一、激发学生联动,横向拓展互动宽度
所谓联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教学问题进行连环互动,它和互动的区别就是多元化和单一性的不同。联动,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多的自由探讨,不仅体现互动,而且还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成分;联动,也让教师有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把教学问题引向更深刻,这也是提升教学层次的重要方式。
学生联动,就是要学生对既定问题进行一环接一环的互动探究,体现的是合作方式的宽度拓展。由一想到二,这是互动;由一想到万,这是联动。像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一个生字一个生词地教,这是孤立的个体,但由这一个体向四外延伸,那范围就大多了。如“含蓄”这个词,让学生理解并不难,但要让学生明确其适用范围,甚至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就比较难了。如果用这个词进行联动,让学生挖掘这个词的内涵,就会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很宽广的领域,学生会尽自己所能来丰富这个词语的内涵与外延。
如,对《天鹅的故事》一文中那些无畏的天鹅,学生由天鹅开始生发联想,会想到什么呢?有的学生会想到天鹅——丑小鸭——灰姑娘——水晶鞋——公主——王子——国王——老师。从天鹅联想到老师,这个思路恐怕教师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可学生真的就想到了。这个思维的过程,并不混乱。学生有非常明晰的思路,用自己的逻辑,把风马牛联系到一起。这种联想式的联动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不要小看学生的“胡思乱想”,正是这样的思维活动,才让学生的眼界大开。这比教师给划定一个小圈子的互动要有效得多。
二、教师启发联动,纵向挖掘互动深度
一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大家都发言,这讨论就算有成效了。其实,这样的互动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互动,并没有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小组中的“精英”早已将问题包办了,其他学生充其量也就是“打酱油”的。假如教师能够改互动为联动,这互动形式就不会单调,像接龙提问就是很好的联动方式。先由教师根据教材文本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然后再由这个学生根据他的理解提出第二问题,并由他指定其他人来回答。以此类推,就会形成一场问题接力赛。也许有人担心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太幼稚。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再幼稚的问题也是学生动脑筋想出来的,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何况每个学生都爱挑战,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思考问题,希望自己在联动过程中成为焦点。
在学习《三顾茅庐》时,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找几个学生临时成立两个小组;然后发动其他学生给这两个小组提出讨论话题或者问题,让小组充分讨论;再由提问者指名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给予打分,最后评选出优胜者。这个活动表面上是一个游戏式的竞赛。其实不然,负责提问的学生要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然要对文本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要和周边的学生形成互动。负责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更是紧张,要主动讨论,还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这个目标并不是简单的互动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这已经超越互动本身的意义了。因此,由教师启发的联动,不仅能够将文本教学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延伸,而且能够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三、师生合力联动,共筑教学空间高度
联动,并不是一种固定的互动形式,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意识。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思维呈发散状,以提升他们自我感知的能力,从而对教材文本的认知、生活的体验能力有所提高。师生联动,就是让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运动整体,而且能够体现出活力与和谐。要真正展开联动教学,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允许教学脱离备课范畴,允许学生不按照规矩出牌。
像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我给学生留下一道题目:“搜集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节课交流。”可到交流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我给的要求来讲竺可桢爷爷的故事,而是讲自己爷爷的故事。我问其中一个学生为什么。他说:“竺可桢是搞物候学的,跟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而我爷爷就是农民,当然就可以讲我爷爷的故事。”我一听真的有道理,也许这样答非所问是不符合应试教学要求的。但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作为教师应该鼓励支持,而不是泼冷水。我就势引导开展联动:“竺可桢爷爷和你们的爷爷都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大家讨论一下,有好的经验也可以介绍。”学生对这样的联动很欢迎,讨论自然很有成效。
联动,让思维呈现顺向、逆向、发散的状态。这样思维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联动,也许会给课堂教学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或者造成学生思想的“出格”,但它发挥出的正能量,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