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将语言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 投稿小鲸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257次
  • 评分4
  • 83
  • 0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226300) 高 俐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是指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深处,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使得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内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最终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在强化自主意识中进行语言实践

将语言实践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首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以及与作者相关的信息,包括作者的生平事迹、其他相关的作品等进行自主探究,有效地激活学生对文本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前,教师提示学生围绕作者冰心以及文本中的内容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熏陶与感染。这对学生全面深入地感知文本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有的学生知道冰心是富有爱心的作者,经常为小朋友创作作品;有的还收集了冰心《寄小读者》后面的内容,与文本形成了相得益彰的表达效果。

将语言实践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还要为学生的自主感悟架设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感悟,领悟文本语言表达的秘妙,促进学生赏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空白处进行个性化的批注,为多元化理解搭建坚实的平台。例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教师以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为线索,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感受文中描写的趣事,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批注。课堂虽然陷入一种静默的状态,但在这静默背后却涌动着学生完全不同的思考。从学生交流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批注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二、在练习表达中进行语言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

(一)品悟文本语言练习表达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悉心品悟文本中的情韵,通过批注、补写、仿写等,让学生进入文本,从文本人物的视角体验人物内心的情感,并进行评价分析。入选教材的文本不仅语言规范严谨,而且在字里行间营造出优美深远的意境,形成意犹未尽的表达效果。教师要善于运用文本展露出来的作者情思和内在神韵,让学生依循作者的思路顺延下去,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如,《九寨沟》一文中描述了许多异兽珍禽的活动场景,语言生动有趣,鲜明生动地描绘了动物的活动特点,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照作者写作的思路,让学生想象九寨沟中还会有哪些异兽珍禽,进行细致的描写。这样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二)探寻写作方法练习表达

能够入选教材的文章,在写作方面一定有值得学生体悟学习之处:要么语言精练,值得品味;要么构思精巧,值得模仿;要么表达与众不同,值得辨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掘文本中蕴藏的写作价值,引导学生感悟运用。例如,在教学《早》一文时,教师抓住课文介绍三味书屋陈设的段落,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以方位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并让他们以教室或者自己的房间为对象进行描述。这样,学生经历了感悟语言、历练语言的思维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导向评价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多种路径,除了口语交际课的言语实践活动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学习的过程、同伴的发言进行评价,提升学生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能够有效地收集、整合信息,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课堂评价的价值不仅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进行优劣高下的评判,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进一步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势,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等。教师要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评价交流自己的收获、感受,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中伯纳德夫人的“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这一关键句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当时课文描述的情境进行深入体验,共同探讨伯纳德夫人在说这句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能达到“熄灭蜡烛,点燃灯盏”的目的。学生悉心体悟人物语言的内在情感,并发表他们的看法。这时,教师利用导向性评价进行引导:“你关注了人物语言的语气,如果从内容上来看呢?”教师这一评价不仅凸显了学生语言研读的成果,更将学生语言实践的维度进行转移,使学生全方位地对语言文字进行感知,起到了总结和导向的作用。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就是理解和运用文本的语言。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语言实践的自主权,对语言进行感知触摸、积累内化、践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