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课堂“虚假繁荣”需警惕

  • 投稿Leon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00次
  • 评分4
  • 65
  • 0

江苏扬州市广陵小学(225001) 袁春慧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这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教学效果检测方式存在问题,而且教师往往会被课堂上的一些“繁荣”现象所蒙蔽,致使错失一些补救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

一、固化教法被学生所熟识

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要设定若干学习目标,而且是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特别是达成既定的目标,这应该是底线。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手段才能获取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呢?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可在实际操作时,很多教师都注重课文的讲解,对课堂教学环节的落实,而在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问题上,却常常出现严重的疏忽。不仅检测方式固化,而且不知道反省,面对较低的成绩,还一味埋怨学生不给力。其实,由于教师检验方式单一,早已被学生所熟识,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加以利用,结果反馈给教师的信息就充满水分。而教师对这些反馈信息不做进一步的验证,欣然接受并自我感觉良好。当考试结束时,有些教师还不能让自省,假象还会继续上演,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有一次去听课,教师教的是《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一文。教师对课文的挖掘的确很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主动回答。但是,在教师提出问题时,我发现后面很多学生并没有思考,有的竟然在玩手中的笔或其他文具。教师提问针对的也只是举手的几个学生。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布置了三道题目:(1)背诵课文片段;(2)画出喜欢的诗句,揣摩一下其中的含义;(3)植树造林给荒山带来了什么变化?很多学生都在准备,可也有一些不认真准备的学生。当教师问完成了没有,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完成了。”可我明明看到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师找几个学生进行检验,结果是“百分之百”地完成了。教师很满意,学生也很高兴。教师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检验早已被学生所掌握,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习惯了,只要不举手,教师就不会提问。教师只是检查会的学生而忽视不会的学生,这样的验证方法不是有点掩耳盗铃的嫌疑吗?几个学生会了怎么能够代表大家都会了呢?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百分百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也不能让几个尖子生来代表所有的学生。

二、应付思维成学生潜意识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要转化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仅凭学生高喊“会了”就算实现教学目标。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不喜欢学习的群体。如果教师长期不注重平时检验方式的改变,这个群体就会迅速扩大。学生都不傻,包括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其智商都是挺高的。他们会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以便找到教师的“软肋”,然后采取应对措施来应付教师。像作业,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如果教师对抄袭作业的行为不严加查处,甚至对一些明显雷同的作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些学生会很快被“传染”上,继而形成一些潜意识,认为这是聪明之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风气,要一下子纠正就很难了。

教学《月光启蒙》一文,我检查预习情况时,指名让一个学生正音,我出示了“蒙”“荆”“帐”三个字。这个学生显然没有做好准备,神情很茫然,可很快他就正确拼读出来了。我觉得纳闷,就走过去一看究竟,结果发现,他的桌子上有别人递过来的小纸条。这说明什么呢?有些学生早已准备好应付教师的“绝招”。我把周围几个学生全部都请到黑板前,让他们逐一完成正音,结果真相大白了。看到他们几个沮丧的样子,我心里其实更难受。这不都是教师失察造成的吗?

三、评价方式存在明显漏洞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提高重视程度,还要注意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真实地反映教学效果,为教学提供参考,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会出现图省事的情况,让学生抓到了漏洞。像提问,如果教师只提问举手的学生,那些不准备回答的学生还会积极思考吗?

在一次批改作文中,我发现了雷同的作文。当我把抄袭者找来时,他好像很纳闷:“老师,你真的每篇都看吗?”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笑一笑,说:“我以为你和我以前的老师一样呢……”这个学生是刚转来的,他的老师怎么样,从他的话语中能够听出一二来。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有些学生会千方百计地找教师的薄弱环节,找评价制度的“漏洞”,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最看重的是教学效果,但最容易忽视的还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都应该做好教学反思,与其考试后怨天尤人,还不如平时多做好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以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