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如何运用想象补白课文插图

  • 投稿远方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75次
  • 评分4
  • 73
  • 0

江苏连云港赣榆区黄海路小学(222000) 顾绍艳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课文重点内容的画面呈现。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利用这些插图,进行图文对照,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就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插图 补白 想象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59

鲁迅先生曾说:“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重点内容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精美,而且生动有趣。合理使用插图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插图,引领预习

苏教版第十册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中有三幅插图,前两幅画面上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雕像,看到这两幅插图,自然会引起学生对他们相关资料的搜索。同时,其他的音乐家的模样也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进一步调动起来。这些不过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冰山一角”。通过这“一角”学生们还想了解维也纳的哪些方面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插图带来的视觉冲击,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预习质量。

其实,每册课文中都有一些人物肖像图,如展示一些伟人、名人、领袖形象的插图有五年级上册的《陶校长的演讲》《在大海中永生》《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诺贝尔》等,他们的形象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也是极其让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们就此查阅人物的相关生平及介绍,理清对人物的认识,并在人物图片的下方注上他们的简历、名言、相关作品等,就能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课文的插图中,编者一般不加题目,但它又是根据文中某一情节而绘的。在预习时,让学生根据插图内容给它们起一个贴切的名字,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插图,走进课文

教材中的有的插图表现的是特定的环境、场景、情节等。比如《嫦娥奔月》这篇神话故事,课文中有一页很唯美的插图。上课时,我首先给学生展示这页插图,学生看到这幅插图后,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我采访了学生,问他们看到这幅插图的感受。他们有的被画面的美感所震惊,自己曾读过《西游记》的故事,知道嫦娥是广寒宫的仙子,而课文插图中的嫦娥就是自己想象的样子;有的被嫦娥向着月亮飞去的姿态所震撼,轻轻地用手比划着,自己似乎也在空中飞翔着;还有的在憧憬着广寒宫的美好生活……在学生们绘声绘色讲述时,我及时引导:“在这幅画面中,我们获得了美的感受,但这背后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嫦娥为什么会奔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嫦娥奔月》,了解嫦娥奔月的真实原因。”

三、探究插图,突破重难点

插图,就像是被按了暂停键的电影画面。透过图画的内容,想象插图前后的内容画面,这样课文插图就活了起来,学生在头脑中就会有看电影般的感觉。如《变色龙》一课,重难点是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而变色龙这种动物,在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到,课文第9自然段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如果仅凭着文字想象,很难对变色龙有准确的描述。课文中的插图就能让变色龙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尤其是对变色龙捕食画面的定格,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变色龙舌头的长度确实惊人。根据书上的描写,对比插图,学生们可以想象变色龙在伸出舌头之前的似睡非睡,眼睛独立转动的样子,还可以想象出变色龙把彩蝶卷入口中咀嚼的情形,整个画面就立体呈现在眼前。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插图在一篇文章里是“特色镜头”,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往往呈现故事的高潮,集中反映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图文对照,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读完后,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上林冲和洪教头的动作、神态、表情,然后启发学生由外表想象林冲当时的内心世界。已经倒在地上的洪教头,又会怎样想呢?仔细观察站在旁边的众人,他们的动作、神态又是怎样的?他们会发出怎样的赞叹?这样的提问补充了课文的空白,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依据教材,在想象中深刻领会了英雄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五、欣赏插图,如临其境

爱因斯坦曾赞美道:“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幅幅插图,一段段美文,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神奇的梦飞翔得更高、更远。如教材中描绘祖国山河壮丽的历代佳作或真实照片的插图《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等。教学中,结合相关插图,那些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就会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神奇景象如在眼前的感觉,为学生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感情缩短了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从以上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对于留有想象空间,饱含丰富内涵的课文插图,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补白、想象,挖掘其潜在的信息,扩充其丰富的内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补白拓展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想象、去表达……从而让学生在巧挖妙补中感悟插图内在的情感,丰富和完善精神境界,实现“图”和“文”的统一,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

总而言之,课文中的插图并不是多余的,而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的想象驰骋在文海之中。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