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212300) 眭如军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语文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合理把握教学资源,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生成演变为推动教学有效发展的有利因素,让语文课堂演绎出精彩又合理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动态变化 意外 生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45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难免出现意外变化,甚至出现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面对教学过程中的这些“节外生枝”,怎么办?我想,只要我们处变不惊,巧妙引导,机智调控,就能生成精彩而又美丽的语文课堂。
一、因势利导,峰回路转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会遇到教师千方百计地想将学生引入预设的课堂情境中,但学生却无动于衷,甚至背道而驰的现象。面对如此的尴尬,我们教师不能置之不理,亦不可强硬灌输,而应该尊重学情。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夏天》一课,有这么一个环节。
师:夏天的午后,太阳像个大火球,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孩子们,你们说说,这时候,柳叶、小花最渴望的是什么呢?
生1:下雨。
师:你们想得真周到,夏天,你们也渴望下雨,是吗?
生2:不!我不喜欢下雨。下了雨,爸爸、妈妈下班会被雨淋湿的。
“不喜欢下雨”是学生个体在生活中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虽与文本背道而驰,但这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表白。此时,最重要的是将学生的情感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使之产生共鸣。这时,一段活泼轻松的音乐响起,教师用极具艺术化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了夏天,并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在烈日暴晒下非常非常口渴的小花、柳叶。这样设置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文本角色中,使学生从现实生活中走进了文本世界中。
二、巧妙串联,雁过无痕
平时的课堂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们教师既不能体罚,也不能放任自由,若能结合课文给予学生一定的讽喻,效果会大不一样。
一次,我执教《推敲》一课,课堂中正在引导学生讨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座。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即兴引导:“同学们,这句诗还可提供两个动词供大家选择,“撞”或者“踹”。大家看看合不合适?”学生们各抒己见,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用“推”和“敲”都有道理,但无论如何都不能用“撞”和“踹”,不然就显得来访者是一个粗鲁野蛮之人。此时,我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身旁,弯腰轻声问:“你赞同用哪一个词?”他红着脸说:“老师,我知道用哪个词了,我应该敲门进来。”我抓住了课堂上这有利的教育契机,即兴引发了一场讨论,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又不着痕迹地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三、委婉拒绝,润物无声
语文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的一个问题往往会引发学生许多个性化的思考。但对于学生的一些独特体验,教师不能一味地赞同、肯定,而应该披沙见金,有效取舍。
一位教师在教完《滥竽充数》一课后,让学生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其中有一位学生语出惊人:“我觉得南郭先生其实很聪明。”教师愕然:“为什么?”“南郭先生虽然不会吹竽,但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人发觉。而且,他很会把握机会,大王喜欢听合奏时,便混在乐队里,大王喜欢听独奏时,便及时地离开了,我觉得他很聪明。”学生说得振振有词。教师若有所思地回答:“想不到同学们有这么独特的理解,让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旨在告诫人们不管做哪一行一定要有真本事才行。学生的独特感受显然背离了文本的本意。面对学生不正确的认识,我们要在珍惜学生自由感悟的同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委婉拒绝学生的回答,以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捕捉灵光,精彩纷呈
学生的思维是跳跃的,也是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上常常迸射出意想不到却很有价值的思维之花。教师应善于以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文本,捕捉学生思维中的灵光,并加以巧妙处理,这样课堂才会熠熠生辉。
有一次我上公开课《给予是快乐》时,学生突然提问:“老师,课文中小男孩为什么在自己的弟弟面前叫他‘弟弟’,而在前面文章中却称为‘小弟弟’呢?”我顿觉眼前一亮。多好的问题!随即我让所有学生联系上下文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在又一次亲近文本后,领悟到了这是小男孩的一片苦心。“小弟弟”充分体现了小男孩对弟弟的关爱。此时,我再一次让学生读小男孩对弟弟说的那一番话,情感在学生真切的感悟中升华,生命在激情的朗读中徜徉。
五、拓展延伸,锦上添花
一位教师在教完《狼和小羊》后,有学生问道:“老师,最后小羊有没有被狼吃了。”教师没有作答,而是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学生想象的画面是多么的丰富多彩!有的说:“正当狼扑向小羊时,大象赶到了,它用长长的鼻子把狼卷到半空中又狠狠地摔下。”有的说:“狼吃了小羊,但是小羊刚喝了污染过的河水,狼也中毒倒下了。”……学生的思维因想象而活跃,因生活而聪慧,课堂因此而美丽。
“节外生枝”虽然让我们措手不及,但只要引导得当,处理得体,便会化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神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