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例谈关注言语形式的课堂转变——《船长》教学片断及评析

  • 投稿离歌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97次
  • 评分4
  • 21
  • 0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211163) 陈健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语文教学理应由关注“写什么”向关注“怎么写”转身。学生从言语内容中得来的东西,只有在言语形式的炉中整理、归纳、熔炼,才能化入心灵,融入骨髓。

[关键词]言语形式 写什么 怎么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065

【背景描述】

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对思想感情的理解等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不少教师或无法、或无意去触及文本中那些精美别致的语言形式和别具匠心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学理应实现由关注“写什么”向关注“怎么写”美丽转身。

【案例描述】

(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师:老师把这段对话改了改,同学们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感觉?

“洛克机械师你在哪儿呀?”

“船长,你是在叫我吗?我在这儿呀!”

“轮船上的炉子现在怎么样了?”

“炉子已经被海水淹了。”

“那么炉子里的火呢?”

“火也全部熄灭了。”

生1:改了后不是简短有力的,像是在平地上问问题,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当时情况的危急。

师:为什么要说得简短有力?

生2:最短的时间里把发生的事情全部都弄明白。

师:哦,人物的对话要符合当时的情境。这个时候情况万分危急,时间万分紧迫。那老师再这样改一下,可以吗?是否更节省时间了?

(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火呢?机器怎样?”)

生3:(笑)也不可以。船长像打机关枪似的一连问了这么多问题,如果我是洛克机械师,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师:是的,作者通过不加提示语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把当时万分危急的情形表现出来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镇定自若、指挥有方的船长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读了印象深刻。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对话描写?

生4:记得《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竺爷爷和小孩子的对话,也是没有提示语,而且简短有力的,表现了小孩子急切地想把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消息告诉竺爷爷的心理。

(出示相关片断,师生对话)

师:是的,为了表现危急的场景、急切的心情等情况,除了运用词语渲染、用标点符号突出外,简短有力且不加提示语的对话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师:课后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写一个片断。

【案例评析】

如何实现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美丽转身,我们可以抓住“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细细品味,可以抓住“典范的、优美的句式、语段”仔细品读,可以抓住“新鲜的、独到的、个性化的语言”慢慢体味,可以抓住“精巧的构思、谋篇布局、精心的选材、命题”耐心咀嚼。

一、在对比阅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课文中的对话,它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了船长的英勇果断。教学时,我适时采用了语言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比照阅读,在两次对比中,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船长的形象也跃然纸上,让人读了印象深刻。

二、在联系拓展中深化语言形式

毋庸置疑,一切教学都必须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而展开。关于文本语言形式的习得与巩固,自然也离不开这样的规律。

我们当然期望多数文本语言形式的秘密通过一两次对某一段、某一篇文章的研读,就能使学生得以吸收并消化。但我们断然不能奢求其中的全部都如此。基于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语言形式感悟与习得的几率,中年段的文本解读时关注过的,高年段有机会复习时也不能轻易放过。如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在学生对比阅读之后,教师又追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对话描写?”这就是出于此考虑。

三、在练笔拓展中巩固语言习得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老先生在几十年前提出的一个著名论断。教材是学习文本内容的“例子”,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例子”,是陶冶学生情感的“例子”,更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

在教学片断中,我在进行完上述两个教学环节后,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布置学生进行课后练笔并适时讲评,既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又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在“来”到“回”的语言实践中巩固了课堂上习得的语言表达形式,真正地将书读“厚”了。

总之,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要恰当选择内容,在设计教学时应注意优化路径,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实现由“写什么”到“怎么写”的美丽转身。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