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15600) 胡琍玲
[摘 要]古诗教学重在诵读感悟,一般采用读、解、感、悟四步教学法。但是,对哲理性古诗,这样的教学是不够的,会使学生的认识肤浅。教学哲理性古诗,力求让感性的“悟”与理性的“用”相结合,让古诗焕发出现代生活的气息。
[关键词]哲理性古诗 感悟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3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学古诗,重在诵读感悟,一般采用四步教学法: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解”,理解、疏通诗句意思;三“感”,展开想象,设身处地,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四“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领悟古诗蕴含的意义。如此循序渐进,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然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这样的哲理性古诗,仅有感性的“读”“解”“感”“悟”是不够的,这样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阶段。实践证明:知易行难,许多学生会记住、写出诗歌所蕴含的道理,却不会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写作中。因此,笔者教学哲理性古诗,力求让感性的“悟”与理性的“用”相结合,让古老的诗文焕发出现代生活的气息。下面以《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导入点巧触发,确定目标
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教学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新课伊始,出示二年级学过的两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让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谈谈隐藏的含义,想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因为是复习旧知,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容易就完成了任务。此时,教师顺水推舟,引出“哲理诗”的概念:“像这样的诗很多,表面上讲的是一件事,一处风景,背后却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这样的诗通常叫哲理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一首哲理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关于这首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然后,联系学生在本学期已学过陆游《示儿》这首诗,淡化对作者、诗题的认识,引领他们根据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梳理出学习本诗的主要步骤:读懂诗意、读明诗理、读出诗情、学会运用。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曾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以上导入,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勾连新旧知识,融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明白诗理在生活中的运用;继而把阅读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规划学习步骤,自己探索诗文内涵,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堵塞点巧疏通,促进感悟
崔峦先生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环节是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内容,组织引导自学与交流,适时适度点拨诱导与小结,精心设计练习,适度拓展。由于知识储备、阅读经验、人生经历等还有欠缺,学生探究古诗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疏通,让学生囫囵吞枣,那么这些“枣核”很有可能会造成阅读中消化不良的现象。因此,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教师的出手疏通有很多形式。面对“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堵塞点,教师不必亲力亲讲,可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力量。面对“联系上下文理解、查阅词典、请教别人”等好办法,要大力表扬,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当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学生束手无策时,教师可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如,学生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中蕴含的道理而愁眉不展时,教师点拨启发:“由‘无遗力’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故事呢?‘工夫’为什么不写成‘功夫’?读了这两行诗,你还想到了哪些诗句?”这样,采用唤醒积淀、相似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旁征博引,集思广益。此时此刻,他们领悟到的道理已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句句睿智的话语。
古诗中有些语句看似寻常,细品却意味深长。教学时,要引领学生悟得其中的真味。但学生有时会对其视而不见,教师应及时疏通,当讲则讲。如,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认为“纸上得来”就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教师睿智地发现了学生思维的局限性,马上追问:“现在我们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算不算‘纸上得来’?”当学生认识到“它们都不是来自实践的,都算是 ‘纸上’”时,教师适时小结:“‘纸上得来’和‘躬行实践’是相对而言的。时代在变迁,‘纸上得来’的内涵也在扩大,读书、上网、看电视、听广播,都不是亲自实践得来的,都算是“纸上”,得来的都是肤浅的。”如此讲解疏通,融入时代元素,让学生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对古诗的感悟就更上一层楼了。
三、训练点巧安排,注重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
古诗作为汉语文本中最具“歌”性的文体,合辙押韵,旋律优美,读来别有一番味道。教学《冬夜读书示子聿》时,朗读训练安排要如层层剥笋,渐次深入。初读,字正腔圆,读准读通;再读,有板有眼,读出节奏;悟读,有滋有味,读出诗意;赏读,有声有色,读出诗理;品读,感同身受,读出诗情;诵读,字字入心,熟读成诵。当学生遭遇朗读的瓶颈时,教师要授之以法。如“古人学问无遗力”一句,指导学生想象匡衡凿壁偷光、孔子韦编三绝、吕蒙手不释卷等画面后朗读;当读不出“少壮工夫老始成”的韵味时,采用指谬法启发学生:“做学问要用一生的工夫,从少年到壮年一直到老年,能读得这样轻描淡写吗?”在品读环节,更要启发学生披文入境,在领悟陆游的爱子情深后再朗读。这些朗读步骤与方法,有利于今后学生迁移运用。
除了朗读训练,教师还可安排听说训练。在阅读对话中,要训练学生认真听、仔细听的习惯,培养学生概括说、具体说的能力。如,教师出示:“李时珍从小立志,坚持不懈,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谈迁呕心沥血,历经二十几年的艰辛,编成《国榷》。他们的行动都让人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赵括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如果他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那么‘纸上谈兵’的故事就不会发生了。”这是用“说”的形式训练运用诗句。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笔写写自己或他人的事例。此处教学,关注学生生活,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运用诗句,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促使他们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产生智慧火花。
四、总结点巧回归,帮助提升
语文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一是人文熏陶,二是语言习得,这在总结点也应得到彰显。课末,教师总结:“《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优秀的哲理诗。陆游对于做学问的独到见解,在古代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也具有鲜明的启迪意义。今天我们用‘读懂诗意’ ‘读明诗理’‘读出诗情’‘学会运用’的方法来学习哲理诗。课后,还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读其他的哲理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最后回顾哲理诗的学法,授之以渔,以一首带一类,便于学生课后实践,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既指出诗的教化功能,又道出了哲理古诗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且思且行,在“感悟”与“运用”之间,导入点巧触发,以目标为主线;堵塞点巧疏通,以感悟为支点;训练点巧安排,以运用为导向;总结点巧回归,以提升为目的,这样教学古诗定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收获。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