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谈三年级习作教学策略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41次
  • 评分4
  • 30
  • 0

江苏张家港市白鹿小学(215600) 徐 静

[摘 要]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分水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师指导的盲目性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习作时往往无材可选,无话可说。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研读课标,制定严密的习作教学计划;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存储言语,并渗透写作的方法;同时,对学生的习作要多元评价,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习作教学 计划 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84

三年级正式从“写话”进入“习作”阶段。因此,三年级的习作教学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任务,成为语文学习的一条分水岭。从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习作”,不只是概念的改变,更是学生书面表达的质的飞跃。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循序渐进的,不存在明显的分水岭,更不存在跳跃性的发展规律,但由于教师指导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学生往往无材可选,无事可写,写出的文章语句平淡,顺序混乱,没有层次,甚至词不达意。笔者在执教三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悉心研究,不断实践,探寻了一些解决策略,现呈现并求教于大家。

一、研读课标,严密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习作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不少教师没有深入领会、吃透上述课标要求,缺少通盘考虑,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改变的就是自己的习作教学计划和态度,要将训练真正落到实处,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期开学初,教师要对整册教材的课文类型以及习作训练安排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比语文课标上对该年段学生习作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时间上的一些特点,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每周小练笔计划。在这份计划中,对每周的小练笔要有明确的要求及一些习作思路以及习作方法的指导。这样做主要是针对孩子的阶段兴趣点来量身订制习作套餐,降低习作的难度,帮助孩子克服怕写作文的心理,养成勤练笔的写作习惯。

请看笔者在“三年级上册的每周习作训练计划”中的4个例子。(1)请亲自洗一次碗,感受洗碗的全过程,以《洗碗》为题,按“洗碗前→洗碗时→洗碗后”的顺序记叙,挑其中一个过程,写清怎么做、怎么想、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2)题目:假如我是 。想象假如你是×××,你会怎么做。每段以“假如我是×××,我会……”的方式开头,写3个以上。(3)看图写话: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给人物取个名字,以《钓鱼》为题,用上“烈日当空”“满头大汗”“活蹦乱跳”“清澈见底”“喜出望外”等词写一篇作文,能写多少就写多少。(4)买回一种水果,仔细观察它的外形(颜色、形状、花纹等),然后打开它,观察里面的内容,再品尝一下它的味道,最后写一写这过程。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这样的计划中有实践活动,有想象作文,有观察作文,有生活体验等。计划中不仅有要求,也有提示,还有方法的指导。周五,教师先进行20分钟的指导,学生在双休日写就不害怕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养成了每周写作的习惯,一方面克服了畏惧心理,另一方面习作能力在循序渐进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存储言语,渗透方法

1.加强阅读,积累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语文教学只有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向课外阅读进军,向生活进军,才能真正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开学初,教师给每个孩子开出课外阅读清单,要求孩子坚持每天进行课外阅读,设计每周课外学习小结,让家长、孩子每周进行课外阅读小结,然后将小结在班中公开,对课外书看得多的孩子给予表扬和奖励,创设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让学生爱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样为学生的习作储备源源不断的“活水”,学生作文时必能得心应手。

2.读写结合,注重渗透

众所周知,任何技能的入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犹如练字要先描红、临帖一样,学生学习语言也要经历模仿的过程,这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三年级学生阅历浅,言语的发展还处于起始阶段,模仿既成为他们的心理需要,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原动力。只要学生习作有法可依,他们就能克服畏难情绪。我们教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语文。习作指导不应体现在专门的习作课上,应渗透到每节语文课中。无论怎样的教材,都可以做各种形式的习作渗透。教师如果能够从一开始的结构、分段、标点使用等最基本的常识开始渗透,到好词好句的积累、修辞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比较专业的习作方法的渗透,学生在这种长时间的熏陶中总会有收获。

比如“总—分”写法、“总—分—总”写法是三年级习作指导的重点。笔者在执教第五册第六课《西湖》时渗透习作教学。首先引领学生感受西湖美景——“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写作方法。在学生充分领悟的基础上,抛出练习题:“仿照短文写法写一段话——‘夕阳下的小公园,又是一番景象……’围绕第一句话可以写写夕阳的余晖,夕阳映照下的水面、树木、花儿、人群等。例如:‘夕阳下的小公园,又是一番景象。你听……马路两旁……垂柳……花儿……水面……河底的小鱼……啊!夕阳下的小公园真美啊!’”

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本中的一个点,时时进行习作片段的训练,渐渐地,由小变大,由少聚多,由浅入深,学生对表达的方法、技巧就会越积越多,习作表达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三、多元评价,享受成功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改变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而学生无法参与评价过程,只能充当被评价对象的这一不合理现象。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学生的评价为例,可以考虑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平行班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针对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目的是给更多的学生以成功的激励,帮助他们在成功的快乐中形成作文的内在动机。标准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作硬性规定。

3.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习作教学评价的手段应该多种多样。例如,每一篇小练笔,教师做到分类处理,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大力扬,再给学生搭建平台,或安排学生上台展示,或制作小报,或发信息告知家长,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尝到被表扬的甜头,从而激发他们创作出新作品。

总之,三年级习作教学其实不难,只要周密计划,巧拨智引,方法指导到位,再以正确的评价机制辅助,就能收获“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