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投稿国士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76次
  • 评分4
  • 55
  • 0

王 玮

(贵州安顺市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大洋小学 561022)

【摘 要】我校地处布依族的聚居区域,是一所村级完小。绝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是布依族。对我校学生而言,布依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普遍感到非常吃力,有些学生甚至将大部分時间用在学习该门功课上,但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笔者想就布依族学生如何学习汉语文课和怎样进行汉语文教学进行尝试与探索。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新课改;培养……

汉语文课堂是一种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课堂,要求教师把自己的“讲”变成学生的“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我口说我心”。满堂讲或满堂问仅仅是教师的单边活动,是以教师的口代替学生的口和脑,达不到培养学生发现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的必然性。

小学语文教育正处于教育中的重要基础地位。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向我们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它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一线的汉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只有和时代同呼吸,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课堂充斥着师道尊严,教师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为学生安排一切学习内容,自身满足于已有的水平,因循守旧。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一味满堂灌,忽视对学生的启发,根本不考虑学生学懂了多少,更谈不上创新。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才可能具备灵活的驾驭能力,这无疑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

二、开放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1、开放空间,开发资源

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本,它更多的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必须冲破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根植于生活这片沃土,将语文学习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语文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语文。语文学习应当充分利用好课程资源即课本,并且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比如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历史故事、中外名著等,这些都是鲜活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离学生的生活那么近,因此,把儿童的生活世界作为一个隐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主体。生活处处皆课堂。当前大力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锻炼,提高各项技能和本领。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堂设在书店,让学生获取更多更使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带着学生走向市场,让学生去购买或推销某一样物品,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带着学生去做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环境保护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教师只要想教,随时都可以教;教师只要愿教,随地都是课堂;教师只要会教,随处都有教材。生活即是语文,语文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要积极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将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语文教学必将面目一新,发挥更为强大的功能。我们的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中,也必将受益匪浅,获益终身。

2、开放方法,尊重自主

传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来获得知识。因此,我们的学生往往高分低能。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不敢发表独特的思想,创新意识不够,这与当今时代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习惯了“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老一套教学模式。即使在教学改革大潮席卷而来的今天,为了公开课、研究课的顺利完成,有些教师仍然会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记熟课上要说的每一句话,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指挥棒走,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学生也早已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像一群温顺的小羊,老师指向东,他们便不会走向西,“自觉”地配合教师“做”好每一场戏。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便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又何谈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呢?在当今高校,曾有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这样抱怨:“我的导师成天叫我自己看书,从来也不给我讲课,这叫我怎么攻读学位呢?”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便只能教出一群死板的书呆子,离开教师这根“拐杖”便无法独力行走。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堂应该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以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的面貌出现,而应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合作伙伴,一个和蔼可亲的大朋友,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和体验,营造一个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师生在似是而非的自我理解中寻求难题,在错综复杂的困惑中被迫去自我思考,教师指出寻求答案的方法,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而且不回避答疑。”这就告诉我们,将自主的空间还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完全放手,袖手旁观,而要在学生疑惑时加以及时的指导、点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们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从生活、书本等资源中获取知识;我们倡导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交流互动,因而教学过程远远超越了本身,它变成了师生交往、创新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活动、讨论中习得知识,可以通过采访、写报告等共同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总之,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和设计开放水平。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设的要求。为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构建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一种学生主动参与的、尊重学生个性的、参与型的教学环境。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 从“汉语文”到“汉语”,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浅谈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改革[J]. 民族教育研究.2006(6).

[2] 吕必松. 序言[A]. 王魁京. 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