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确立素质教育观

  • 投稿Arth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92次
  • 评分4
  • 70
  • 0

冷贤兰

(贵州省威宁县第二小学 553100)

素质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在本质上就是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他们的心智、情感、思想道德素质在正确的轨道上有一个较全面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小学学生听读写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科学地制定阶段目标,追求其教学活动的整体效应,使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立体的网络和层次,从而达到教师和学生通过心智、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其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语文教师更须确立素质教育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贯彻方针,贯彻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工具学科、基础学科作用,以收到素质教育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确立素质教育观念?

一、明确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语文学科教学目的有要求,听,要有概括、辨析、复述能力;说,要意思明白、语言清晰、条理清楚、态度自然、文质彬彬;读,能阅读流畅,评点论述,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写,下笔能文、言之有物、观点鲜明、书写规范。语文培养的这些基本能力,正是“求知、劳动、生活、审美”的基本能力的基础的基础;同时,语文学科的课文都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等品质,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最佳食粮。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这些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贯彻《语文课标》要求,强化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更好地发挥语文科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语文教师要注重“形象育人”,把“形象育人”作为语文科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可是,从信仰、观念、环境等方面,存在许多素质教育不利的阻碍因素,例如:自由思潮一度冲击着青少年稚嫩的心理防线,拜金主义冲击着传统的奉献精神,“为我”观念冲击着“为人”品德,这些都无疑为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不利因素。语文教师做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承担者,应该发挥自身优势,达到培养能力、弘扬美德、树立正确审美观的目的。可以设想:一个热爱教育事业、富有奉献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工作方法得当、语文素质全面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会有多么大的魅力。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有全面的素质,用“形象育人”达到潜移默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语文教师要切实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把素质教育观念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主阵地、主渠道。如何使语文教学切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工具学科,基础学科,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我认为,首先教师的每节课都要微笑着进教室,以打消学生对教室的惧怕和隔阂心理。在学生面前树立可亲、可信的教师形象,杜绝声色俱厉的训斥。语文教师更要讲究语言的分寸,批评要准确,有针对性,严禁偏心,无的放矢。学生回答问题要积极予以肯定和委婉的纠正,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制定适用于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语文教师的三笔字、口语会话、课内外知识的渊博,对教材的熟练驾驭、教师自身高超的写作能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信心等条件,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触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前提;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学目标,尤其是明确德育目标,具体化知识目标,使教学要求至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的发展区中。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再次,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动员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调动学生认知活动的活跃性。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学还要从教学需要出发,要注重学法指导,切实把语文教学过程活化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这一心理动因的过程;最后,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善于发掘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在讲读、写作指导中善于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贯彻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生活、身体健康、乐观向上”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