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槿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逸夫学校内蒙古卓资012300)
教学中所展现的情境,儿童凭借自己的感知,反映到大脑,引起思维活动,就在儿童思维的过程中,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现象,逐渐认识到我们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认识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思维与语言又是不可分割的,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学生的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实际上人的意识主要就是语言的意识,何况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是语文教学本身应完成的任务呢?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一、从身边开始,认识祖国的可爱,获取作文题材
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应引导儿童从身边开始,在具体情境中观察、体验。首先可以结合乡土教材。儿童掌握“祖国”这个概念,是从家乡的一片田野、一条小路、一座小丘开始的。因为这是祖国的一角,是儿童最早认识的世界。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乡与祖国”,在人们的意识里总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光荣历史、家乡的最新成就,都可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从而获取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我们的实验班在低年级时,老师就带儿童登高望远,通过认识东南西北,观赏家乡的全貌,初步感受“我们的家乡真美”,然后以此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中年级时,通过春游家乡的风景区和山间田野,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并作题为《邀请》的习作训练;高年级时,则带领儿童漫步家乡的小河畔,攀登家乡秀丽的青山,站在高高的山冈上,饱览山下浩荡长江滚滚东流的磅礴气势,获取“家乡的青山绿水”等丰富题材。
其次结合儿童的日常生活。当代儿童沐浴着社会主义的金色阳光,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长大,从所见所闻,储存了有关“祖国伟大”“祖国可爱”的许多信息。关键在于引导他们认识、体验,加以选取。清晨,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时的庄严肃穆的情境:蓝天下飘动的国旗,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深情凝望的眼睛……课余,少先队的“认识祖国版图”“到边疆去”“到北京去”的假想旅行,“为祖国生日做件好事”“放飞白鸽”等队日活动,都是值得儿童细细体验、认真选取的爱国主义题材。再次,结合祖国日新月异的成就。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都会激起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儿童虽在学校,却与社会相通,引导他们倾听祖国前进的脚步声,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为祖国的胜利而笑逐颜开,激动不已。通过以上三方面获取题材,会促使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有了题材,既可及时练习表达,也可帮助积累,待储存到一定阶段,进行综合表达。
二、引导体验,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包含着美感和道德感。这就必须以“动情”为基础。没有爱国之情,就谈不上爱国主义教育。情感是“粘力”,也是“热力”,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这样。爱国主义情感一旦激起,便会对儿童的道德行为发挥诱导作用。从小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通过不断地强化,将来便会驱使他们为祖国的振兴而勇往直前,为祖国的安全而浴血奋战。而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与他们对祖国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儿童生活阅历浅,对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懂得很少,要激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既要凭借直观形象,又要依赖语词支配他们的认知活动。因此,在有关具体情境中,教师有感情地讲解、描述、启发、提问,成为激起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外部条件。形象与词语的刺激,沟通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加深儿童的体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从而激起情感。例如,在进行“指南针”观察作文时,当指南针出示在儿童眼前,联想到指南针在天空、海上、山野、森林作业中的作用时,我随即提出“你们可知道这么好的指南针是那一个国家最早发明的,距离现在多少年”的问题并加以解答,很自然地加深儿童的体验,激起民族的自豪感。
值得一提的是想象活动对激起儿童情感的作用。人在情感活动中容易引起想象,想象又往往成为情感发生和发展的内部源泉之一。因此,在儿童观察与表达中,往往可以通过启发儿童的想象激起、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得丰实的果。”
三、教给方法,表达对祖国的爱,加深内心感受
恰当的语言训练,会使儿童感受加深,认识更为明确。在儿童获得有关爱国主义的作文题材,产生了表达欲望后,让他们加以表达,会使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写这类题材的作文,往往要求习作者能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但小学生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有关景物的“美”,表达对祖国的“爱”。因此,在方法上,要着重在“按层次、方位描写”以及“在记叙事物中适当展开联想”两个方面加以指导。
按方位层次描写景物的指导,应在儿童观察时就加以提示:按一定顺序观察,注意抓注事物的特征,看得真,才写得细;观察有顺序,描写才有层次。这样使他们的描写不仅是有声有色的,也是有条有理的。在作文指导课上,要唤起儿童的回忆,再现当时的情境,通过“那天你看到些什么”“那是什么样儿的,美在哪里”“你觉得它像什么,好像在对你说什么”等问题的启发,引导儿童运用比喻、拟人等易于表达情感的修辞方法,细致地写出景物色彩之艳、形态之美。这就很自然地把儿童的主观感受,把对祖国“爱”的情感,渗透在描写“美”的情境之中。
在作文教学中,把“获取写作题材,产生表达欲望,表达内心感受”和引导儿童“认识祖国的可爱,激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表达对祖国的爱”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是习作的指导,又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如此拓宽,便可走出作文教学“充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