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投稿汉桃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13次
  • 评分4
  • 14
  • 0

殷兰

(达州市渠县渠江镇第一小学四川渠县635200)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丰富,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在课堂中合理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新趋势。现我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一、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大胆创新。

1、指导阅读,进行训练。例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提问“最严厉的‘三味书屋’有值得歌颂的吗?”大多学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书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征,不值得歌颂,应该批判。这时,我就让学生阅读从“第二次行礼时”到“博学的人”这段文字并思考:这段话是褒还是贬。有的学生马上醒悟这段是赞扬先生的。于是我又因势诱导:“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传者,但是他在执教中有值得赞扬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就表现了他的进步与开明,可以赞扬。”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要求发言,如此一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于分析事物两重性的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2、指导写作,进行训练。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续文。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二、通过提出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中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例如上《变色龙》一文教师提问:“血淋淋的指头”的细节描写是否多余。有的学生认为,其描写是赫留金被狗咬伤的见证,也是要求狗主人赔偿的有力证据,并不多余。有的则认为这样的描写会成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证,这是不该写的。学生在这种矛盾的争论中,思维大大激活,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以肯定和赞许,激发更多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如此提问,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并且有深度,有灵活感,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思考,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包办,甚至代替解答,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通过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知识是思维赖以活动的基础,各种知识之间必然存在某种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应让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知识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将其他知识切入进来,使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机嫁接,架设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知识的迁移,即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

四、通过比较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过程是事物间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也是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在比较分辨时,或温故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扩展思维空间,把语文教材中一个个知识点连接起来,逐步构建合乎逻辑的知识体系,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顺利发展。

五、通过整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每一段教材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只能分节授课,不可能一次讲完。每讲一段课文之后,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整理知识的过程,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学生整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要求学生整理的知识,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最好以一个单元为标准,不宜过多或过少。因为太多,学生整理困难,会产生厌倦;过少,则达不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2、学生整理知识要以质量为主,鼓励创新,允许出差错,教师不能因其有差错就横加指责,如果这样,创新便永远不会出现。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对其缺点要晓之以理,细心纠正,对其创新要及时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创造力。

3、对于中学生,教师可以尝试,未授完课之前,让学生整理知识,边整理边思索,教师再找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六、通过变化题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习题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问题的训练,才可以使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和强化,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只有采取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深化并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在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改变问法、改变材料或改变因果关系,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的有新意的问题,可以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解的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而得以提高。在许多问题当中,进行分类分析,抓住问题的共同特征,掌握解答相同问题的规律,达到解答一题则弄通一片的效果,从而总结出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这样通过变化题型,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与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