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其解决策略

  • 投稿止水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23次
  • 评分4
  • 96
  • 0

文/姚 丹

【摘 要】幼小衔接期的教育教学成果直接影响到孩童长远的发展,应予以重视。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极易发现学生缺乏倾听他人的意识这一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坏习惯。教师应分析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等采取有效措施,如以激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等方式及时给学生予以矫正,令学生突破倾听他人的冰点,养成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语文;倾听;意识;习惯;幼小衔接期

幼小衔接期是孩子在上学时期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孩子结束幼儿期往学龄儿童的初期阶段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阶段的教育教学成果直接影响到孩童长远的发展。不论教师或是家长,都应予以必要的重视,做好幼小衔接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在幼小衔接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极易发现学生缺乏倾听他人的意识这一影响学生长远发展的坏习惯。教师应分析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的现状,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予以矫正。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缺乏倾听意识的现状分析

回想起笔者之前的语文课堂,一幕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还没听完其他学生发言就已经急不可耐地高举的小手、与前后桌同学热烈议论的热闹画面就满满地铺开在脑海里。当时笔者认为小学生对自己精心设计的语文课堂如此感兴趣、反响如此热烈,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成功。随着对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的逐步深入了解,笔者便意识到当初自以为该获得满堂喝彩的教学效果,其实是利用了小学生活泼、爱表现的长处来放大自己的教学成果,而忽略了在幼小衔接期最该重视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意识,矫正小学一年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骄躁心理。

这一过程想必许多教师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我们必须明白,学生倾听意识的缺乏,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在这一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及生理状况出发,多了解学情,然而,每个正在经历幼小衔接期的小学一年级学生都会有不同的课堂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也是一目了然,笔者就不一一描述。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会出现这些缺乏倾听意识的课堂表现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策略,改变现状:

1.小学一年级学生有着“好动,坐不住”的天性,要是教师放任不管,就会形成闹哄哄的教学课堂氛围。环境不静、行为不静、心不静,何谈学生倾听他人?

2.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学生都爱表现,喜欢把他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但每当别的同学在发言时,自己就没有耐心倾听,转而演变成与前后桌同学交头接耳,尽情释放自己想法的破坏课堂规则的行为。这一阶段学生大部分以自

我为中心,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但自控能力却较弱,要是

教师不采取措施纠正他们的错误,就容易使学生往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不听取他人意见的方向发展。

3.由于儿童的年龄及暂未发育完善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限制,刚从幼儿园升上小学一年级的低年级儿童显然缺乏倾听的意识与能力,更别说形成倾听他人的习惯了。但倾听意识与习惯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来逐步培养的,尤其是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幼小衔接阶段中,更是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与习惯的好时机。

二、培养倾听意识的策略之一——重视兴趣

针对刚从幼儿园升上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好动、好奇、不守课堂纪律”这一特性,教师必须把课堂中闹哄哄、乱作一团的教学氛围转变成井然有序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良好学习气氛。此时,教师通过抓住学生兴趣所在,有效控制住学生的注意力等方式来营造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该定下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能让学生在闹腾的时候快速静下来。除了这种硬性的教学行为外,笔者建议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让学生就想不起要说话、要动手,而是一门心思放在教学内容上。只有孩子自己好动、好奇的行为得以控制,教师才有机会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的教学指令和同学的真情表达。

要是学生的行为影响到了教学的正常秩序,教师难免会生气,会严厉责备学生,如此一来,就容易把本该欢乐、愉悦的一年级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了。教师可以利用关于学会安静、学会倾听他人等内容的“儿歌”或“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适合一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趣的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令学生行为上、心理上都安静下来,教会学生倾听他人,进而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

三、培养倾听意识的策略之二——有效评价

很多时候,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学生的观点说得很正确很棒,却甚少把赞扬的语言给予用心倾听的学生,很少赞扬他们听得很认真,很少评价学生静心倾听他人的行为。这样的教学行为就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倾听是不重要的,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不能博得老师的赞扬的,因此,学生就会趋向于选择以自我为中心,争相表现自己。一旦没有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就会通过其他不正确的方式来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学生的这些行为从侧面回馈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教师对于倾听的教学评价还做得不够,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那么,怎样的评价性语言才会对学生的倾听意识的培养产生效果呢?

比如,教师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可以用赞叹、惊喜的语言分别给朗读的学生和倾听的学生做出赞扬性评价:在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完一篇课文后,评价他说“同学,你读的真有感情,真是让老师刮目相看!”,另外教师可以在班里面寻找听的最认真、最陶醉的学生,提出特别表扬“老师还要表扬一位同学,因为他是全班同学中最认真听朗读的学生,同时还小声地在模仿,老师表扬他的学习态度和善于倾听的行为,真是太令老师高兴了!”。表扬之余,还可以让这位同学展示自己倾听后的成果,一来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对刚才那位学生的表现的评价,二来也可以让这位学生再朗读一遍。此时,班上的学生肯定会比之前更认真地倾听这位学生的朗读,无形中给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倾听他人的好榜样,也通过无言的行为向学生们展示了倾听的美德,将倾听的意识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中。

有效的评价,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情况等不同作出相关的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评价的语言可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风趣幽默,时而感激无限。在营造了让学生倾听的学习氛围下,再适当赞扬学生的倾听行为,那么,学生在倾听这一行为上得到了教师的充分肯定,日后必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四、培养倾听意识的策略之三——适当引导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对于处在幼小衔接期的心智都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这一方面,如何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是关键。下面,我们来举例两种容易被教师忽略的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的方法:

1.提问式引导

提问的艺术,并不在于提问本身,而是该提问的导向是否完美对应上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教师们可以创设情境,利用悬念或猜测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猜猜自己会问什么问题,此时学生必定会集中精神,专心倾听教师所说的话语及其他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同时也要适时给予评价,勿让学生失去了兴趣。

2.复述式引导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复述能力都不太好,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一阶段开始给予他们一些相关的简单的锻炼,引导其养成复述前认真倾听的意识与习惯。如在让学生用“高”这一生字组词时,可先让一位学生组三个到五个词,再选一位学生起来复述刚才这位同学所组的几个词语。这样的复述式引导可以辅以比赛形式,让学生更有激情参与到其中。经过教学的反复联系,学生在无形中就会养成先倾听的习惯了。

总的来说,对于培养处于幼小衔接期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倾听意识,笔者认为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抓住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是纠正学生不善于倾听的前提,是教师解决教学难点、对症下药的必需品,而不同的教学策略则是实施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工具,是可变的,是需要通过教师的不断发现与研究才能逐步完善的。倾听意识,并不在课文教学目标中具体体现,但却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会的影响深远一项重要能力,教师实应予以重视。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研究项目一般项目“幼小双向衔接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的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09tjk10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薛秀霞.浅析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考试周刊[J].2014年2月

[2]郑黎燕.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倾听习惯的培养,新课程(上)[J].2013年7月

[3]闫秋菊.中班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策略,中国校外教育[J].2014年1月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