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妹
“初读”,顾名思义就是学生第一次对课文的朗读,它是相对于阅读教学中的“深读”、“精读”、“美读”而言的。“初读”在整个小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毫不夸张地说,阅读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行为,所以说,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阅读,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个性,特别是初读,实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阅读的个性化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课标》中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与文本对话首先要文本开口“说话”。这就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那些原本静止、枯燥的语言符号,使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
与文本深入对话也需要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读一篇文章,要先通读全文,得其大意”,才能抓住重点,为精读、美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初读是深入阅读的“基础点”,也是一个“制高点”。那么如何设计初读,为深度“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应该追求个性化初读,即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时间读通课文,把握大意。同时初读应该也是很清楚的,初读设计应该因文而异,因人而异,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诵读课文,让学生的读书变得有情有趣。
1.重视初读的进入。
进入初读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如何积极调动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相应的课文情境,引入自主的阅读过程。学生在最初接触阅读材料时,教师学需要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阅读状态。如果“初读”给学生的是愉悦、美感化的心态,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感受,强烈而明确的阅读期待,那就必然会使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态势。初读进入的方式是多样的,教师或通过语言描述情境,或创设问题情境,或描绘画面,或提示实物,或补充介绍有关教材内容的背景及任务,以激发儿童阅读全篇的兴趣,并使儿童主动去读全篇。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薛法根老师教学《卧薪尝胆》一课时的初读进入:
师:要学好语文,就要会观察,会倾听,会思考,会想象。请你仔细看!(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王”字的象形图案)这个图案像什么?
(生:像一只铁锚;像一只帆船;像一把斧头;像倒放的一把伞;像老虎头上的那个“王”字;像……)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个图在古代表示一件兵器,叫“钺”。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后来这个图就象征着权力,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国君就称为“王”,但不是“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自称为“皇”,叫做“始皇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卧薪尝胆》中有两个“王”,一个是——
生:吴王夫差。
师:(板书:夫差。)这个字(夫)在作姓名的时候,要读第二声,不读第一声、而“夫人、夫妇”这些词语中的“夫”字就读作第一声。一起用心读两遍。
(生齐读两遍)
师:另一个是——
生:越王勾践。
(师板书:勾践。边写“勾”字边指导学生书空,提示“勾”字里面边笔画的写法。)
师:他们原来是什么关系?后来又成了什么关系?请你认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注意文中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和句子。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探究汉字开始引出课文中的主要任务,接着又很自然地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从一开始就产生了积极主动心里态势,因此学生的初读是专注的、主动的。而且在这个初读进入的过程中教师对自此的教学也很重视,整个过程很充实、扎实。
2.重视初读的指导。
初读,应该是学生自己的读书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放弃指导作用。当然,在不同的学段应该有不同侧重点。第一学段侧重于字词的指导,对长句等一些难句的指导。第二、三学段逐步地可以是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我们看于永正老师载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初读指导:
教师引导:“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默读一遍。读书要学会思考,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发现多数学生把第三段画下来了,并能写一些批注。教师引导:对,为什么画这一段,写一写你的理解和体会,这才叫会读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注重方法、态度的引导,学生的初读是全身心投入的。接着在下面的过程中,教师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指导作用,在一个学生拿腔拿调,语速很慢时,教师引导“读书要有节奏”,并亲自示范;当学生读书出错时,于老师又及时纠错,并因势点拨,指导字词的音和形。
现在有些教师也要求学生读,但是往往不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当中也没有指导。学生读了之后,没有什么提高,往往是读了之后就小组讨论了,其实课文根本没读好。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流利,这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语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流畅,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才有可能把课文中那些规范的比较优秀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否则,怎么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呢?我们应该重视初读的指导,读前有预设性任务的指导,读中又有生成性问题的指导,这样的初读会更扎实有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湖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