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导入方法例谈

  • 投稿seij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68次
  • 评分4
  • 88
  • 0

文/黄婷婷

【摘 要】 本文着重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概念,以及用五种方法针对不同课文设计不同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快地进入学习。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方法

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虽说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这是引发学生情绪,建立课堂接受氛围的关键,它为向新知识过渡起桥梁作用。

导入具有两方面的功能。第一方面,从完成教学任务的角度划分,导入的功能有:指向、定调。第二方面,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角度划分,导入的功能则可以包括:收心、引趣、激情、启思。

语文课导语的设计首先要根据课文确定情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发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共鸣,使学生在良好的心境中主动投入学习。有的课文描述欢快明朗的情景,如《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热闹、紧张”的,就应用明快的节奏、抒情的语调来导入新课;有的课文描述庄重沉痛的情景,如《悲壮的一幕》,就应用沉稳的节奏、委婉的语调来导入新课。

确定好导语的情感后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导入环节。语文课文常用的导入方法有:

一、抓住词语,审题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的题目中都有点明重点内容、表明感情色彩、揭示文章思想意义的词语。在导入新课时,抓住这些词语就可以帮学生搞清课文所写内容,把握课文总的感情基调,由此带动全文的学习。

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学生了解了司马迁和《史记》之后,板书“司马迁写《史记》”,立即有学生指出教师漏写了“发愤”二字。就势引导学生读读两个题目,比较有何不同。很快学生回答“发愤”的意思是振作起来,努力去做,再思考发现这个词表现了司马迁写《史记》时的坚定决心及不懈的努力。接着让学生读好课题,根据课题大胆猜测课文内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文中会写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有的说题目中用了“发愤”二字,说明司马迁在写作中遇到了挫折,后来又振作起来……教师将这些猜测简单记录,并引导学生好好读读课文,看看是否与作者不谋而合。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十分愉快、投入地沉浸于课文的朗读中。

二、补充材料,介绍导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理解困难。这时教师可在导入新课时把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材料给学生作出简单介绍,缩短课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菩萨兵》一文中就有必要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否则学生对文中菩萨兵的含义就不能更深入的理解。

三、借助游戏,巧设悬念

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导学生进入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因此,在导入环节要抓住课文内容中矛盾的“焦点”,不失时机的撒下火种,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维去学习课文获取知识。

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文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一半同学将准备好的苹果竖着切,另一半学生则横着切。结果,只有横切的学生发现了五角星。教师接着说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切,切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呢?因为他们切得方式不一样。学生很快说出了答案。教师继续接着学生的话说:怎么会想到这种方式的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这个问题上,有部分学生已偷偷地打开课本。最后一句过渡“这堂课我们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这样设计导入很有意义,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表面上只是字面上换了个位置,而其实际意义何止于此。

四、看图、实物、运用多种电教手段,直观导入

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说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客观规律。教师在教学开始通过实物、投影片、多媒体动画等直观性导语使学生对要学习的事物形成表象,使学生感到形象的清晰、鲜明、有趣,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奠定感性基础。

在教学《石榴》一文时,我拿出了一个成熟的石榴,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石榴上了,经过赏、摸、闻的零距离接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样,在教学《九寨沟》一文开始时,我播放了事先剪辑好的介绍九寨沟的VCD,学生很快就被九寨沟的美景所深深吸引,引起了他们学习文章的兴趣。

五、开宗明义,直接导入

上课后,教师就直接揭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安定学生情绪,组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教学《石灰吟》这首古诗时就可直接揭示全诗,并出示教学的具体目标,这样引入,开宗明义,使学生很快明白学什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导入环节还有多种设计。然而,无论哪种导入,都必须遵循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和知识实际,因课迥异,因人不同;新颖性——不是千篇一律,雷同陈旧,而是富于独创,流淌着时代的活水;生动性——语言生动活泼,感情应有变化,一课一例,不落俗套;科学性——援引材料准确无误,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好言简意赅的导语,运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迅速进入课的情境,一节好课就可以期待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