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行明
什么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积累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今的小学生阅读量和阅读习惯远远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在农村,就我在农村从教近10年,发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极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与城市孩子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为缩短这一差距,几年来,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不懈的探索和研究,从中总结出几点教学经验和成效:
一、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增加阅读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真正秘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说,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单一,兴趣培养显得极其重要。在每接任一个班级后,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生活,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在研究学生的兴趣时,我还对他们作针对性的指导,如跟他们谈论阅读时,一方面可以兴趣盎然地跟他们一起讲故事、谈经典,在学生热情高涨时,有意介绍与其兴趣相适应的阅读材料,如从神话到科幻、从小说到记实文学、从散文到诗歌等;另一方面,还引导他们学会作读书笔记、口述故事和模仿写作,让他们在广泛阅读中培养兴趣,建立成就感,并持之以恒保持高昂的阅读热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语言知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 “阅读”是个抽象概念,往往把阅读当成只是看看书,不思考的行为,没有动笔动脑的习惯。对于现行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数是万里挑一的名篇佳作,有常读常新之感。但为什么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时总是感到枯燥无味呢?究其原因,相当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对阅读材料有茫然或生畏之心理,这与他们长期浸溺在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简单而机械的阅读氛围中不无关系。面对一篇阅读材料,无经验的老师常常把欣赏性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枯燥无味的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错误地认为学课文只要认真听老师讲解,背熟课文就可以了,不需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而有经验的老师,总会让自己的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生动的分析、有意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精神愉悦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中,我坚持做到:一是引导学生多读书。平时除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外,我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读有价值的书,让他们多方面吸收,熟悉各种语言表达形式,从博览群书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体会乐趣。二是引导学生多思考。对于一篇文章,如果读过后不加反思,将会事倍功半;如果学生阅读之后能勤于思考,就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加学习的印象,而且他们的所思所想将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三是引导学生多记忆。在学生阅读中,鼓励学生要多记,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其中学生作读书笔记是记的一种好办法。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阅读摘录本,让他们在阅读中及时摘录精彩词句或精彩细节,而且让他们互相交流摘录本,同享阅读成果,增长知识面。不少学生在遇到阅读困难时还学会查阅工具书、参考资料,这些都是他们平时自己养成的阅读习惯,值得提倡和表扬。四是引导学生多运用。学以致用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中。因此,在布置学生写作时,我常引导学生模仿学过的课文,或查阅读书笔记,灵活运用所学的好词好句,如果学生能把前期积累的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写作中,他们的作文就不会显得空洞乏味了。
三、培养学生灵活阅读的能力,发展阅读思维
一般来说,小学生阅读多数属于个人行为,这与他们的年龄、心理有很大关系,他们除了阅读和简单思考,很难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阅读的能力,对此,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培养学生灵活阅读能力的有效训练途径之一。对比范围极广,如文中的字、词辨形、辨义对比;句式对比;文章结构对比;文章题材对比等,这些都是小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学生经常使用对比阅读,就能更好地辨别文章内容的好坏、表达的优劣、风格的差异以及文体特色的区别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效提高自身阅读能力。二是以写促读。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是写的基础,写可以促进读。”因此,在完成每单元课文教学后,我会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要么选择其中3一篇让学生改写,要么给出类似题材的命题作文,让学生模仿课文进行写作。为了达到写作目的,学生的写作意向性极强,总会更加自觉更认真地阅读课文,这时阅读便成了写作的需要。三是交流阅读。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多数都是家长代为购买的,数量有限。尤其在农村,学生的经济条件不好,手头的课外书籍很少,更不谈不上读好书了。为了解决这种学生读书难的境遇,我在班级提倡学生互相借阅书籍,交流阅读材料。实践证明,书在学生手中传阅的速度是最快的。小学生为了按时还书会挤尽时间阅读,也会为了一本好书而主动去向他人借阅,因此,他们的惰性顿时消失,阅读量聚增,积极性高涨,收获当然可想而知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机会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全面提高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