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浅析中学散文阅读策略

  • 投稿胡杨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70次
  • 评分4
  • 98
  • 0

陈宇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大吉小学551700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散文的阅读需要静下心来,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洗涤心头的尘埃。如何让学生感知散文优美的语言和高尚的情操呢?在平时的教学中,选配音乐诱导学生情境联想,编述故事引发相似联想,穿插背景启迪因果联想,运用诗意语言激发象征联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联想 散文 情境 相似 因果 象征

如果说学生是种子,课堂是土地,那么联想就是涓涓流水,时刻滋润种子,并为之送来源源不断的营养。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揭示社会意义。它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它取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天南海北,天地宇宙无所不包。它的表现形式多样自由,思想情感蕴含其中,丰富鲜明。散文语言美、意境美、联想丰富、文笔挥散自如,极具感染力。阅读散文需要静下心来,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洗涤心头的尘埃。

1.诱导情境联想选配音乐

情境联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比如一首歌曲、一首诗、一段富有哲理的语言、一段精彩的电影剪辑等,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例如,教学《祖国山川颂》这篇散文的时候,播放汤灿的《祝福祖国》(歌词:都说你的花朵真红火,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都说你的土地真肥沃,都说你的道路真宽阔。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永远快乐)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富强美好,祖国儿女对母亲深情的祝福。由歌曲学生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如,祖国山川美在哪里呢?是一种怎样的美?学生对走近文本有一种期待,有一种向往。

而另外一种方式是直接让学生诵读课文并对课文作出总体评价,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较快的进入文本,但学习基础稍微薄弱的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不高,走近文本的的速度较慢。散文没有生动故事情节,吸引读者的是优美的语言和高尚的情感,学生要较强的语言感知能力,音乐的欣赏最终的目的是带着r更多的学生尽快接触文本,评价文本。

语文课本中所描述的很多情境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遇不到,造成了学生很难体会到课文中所描述的那种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符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文学有很多的相通之处,特别是音乐所提供的广阔的情感空间为人们的审美想象提供了可以自由翱翔的天地,音乐几乎突破了一切的时空限制,可以让人的思想自由自在的飞翔。

2.引发相似联想编述故事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总喜欢举一些或简单或形象的事物来阐述或复杂或抽象的道理。由此,便得去寻找相似点,从而为学生搭起理解的桥梁,这个过程便是相似联想。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极强的实践性,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审美教育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中的美有多种,有昂扬上进欢欣的美,也有缠绵伤感忧郁的美。语文老师当然有责任带领学生进入文学的世界,引导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情感。把文学作品或作家人生逸事编成小故事,穿插在教学中,应当是一种很好的审美观人生观的教育途径。每当涉及到一些大家的作品时,我会将作家的人生经历改编成小故事,用生活化的、生动而较有感染力的语言讲给学生听。

例如,在教学《我与地坛》时,教师给学生讲述这样故事:有两个孩子,一个酷爱音乐,理想是当一名钢琴家;另一个在美术上很有天分,立志当画家。两个孩子约好20年后一起庆祝自己的事业。可是,造化弄人,学音乐的孩子在一起事故中丧生了自己的听力,从此活在了无声的世界里,他变得颓废与消沉。另一个学美术的孩子也偏偏在一场大病之后,永远失去了自己的视力,从此暗无天日。两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被命运抛弃的人,从此自暴自弃。有一天,他们遇到了同一个家庭教师,他告诉他们,你们可以试着交换一下自己的理想。于是,爱音乐却失去听力的孩子拿起了画笔,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他更容易让色彩来表达丰富的自然与内心。原来学美术的孩子因为看不见东西,他的听觉和触觉变得异常发达,于是他弹起了钢琴,在黑暗世界中感受到了音符最隐秘的情感。20年后重聚,他们一个是钢琴家,一个是画家,只不过扮演的角色互换了。故事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上帝在封锁你这条路的时候,一定会给你创造另一条道路,只要你能找到。”

讲述故事要紧扣教学目标和要点,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特点选取恰当的故事,要尽量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为基础,抓住学生心弦使其情绪高涨,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故事要颇有趣味,引人入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魅力和炽热的情感。讲述故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5分钟为宜。在学生产生兴趣之后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向对新知识的学习。

讲述故事是教师运用与新知识相关,有故事情节的资源,呈现其生动形象的情节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感知体验,产生对新知识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进入对新知识学习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上课时心理容易处于紧张、消极的状态,生动的故事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在大脑皮层和有关神经中枢形成对新知识的“兴奋中心”,使注意力迅速集中,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启迪因果联想穿插介绍背景

《新课标》告诉我们,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阅读教学中适当地介绍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诸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要恰当地穿插背景介绍,从而启迪学生联想原因或结果。

例如,教学《我的北平》时,师生先共同研习北平的特点,然后深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的强烈的主观感情,文章末段“我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的介绍背景:1936年,老舍当时在青岛,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了,战争即将爆发,都说明华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日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的忧患意识,真人心弦。由此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那应该是华夏儿女在民族危亡之时对祖国发自肺腑的赤胆忠诚,是饱含热泪捧出的一颗炽热的心。

教师课堂语言的状况直接决定着引导、渗透、感召的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的语言问题是一个事关教育教学实践成败的关键性问题。诗意的语言应饱含教师对教材、对学生的深厚情感,言之有度,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只有当孩子能动用自己的想象和情感,感受到教师语言的气息和温度,才能产生和谐美妙的共振。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