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达成策略研究

  • 投稿Jack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816次
  • 评分4
  • 64
  • 0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下庄小学 朱福芬

【摘 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融情于境,融情于文,融情于动,融情于思,让情感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达成情感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教学;情感目标;达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63-0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语文教学目标。标准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情感目标是一个隐性的目标,是融于其他知识教学过程中的自然渗透,不容易被把握。又由于平时检测学生语文的学习情况多数是以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造成情感目标得不到部分语文教师的重视。为了深入落实新课标的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把情感目标的渗透与达成落到实处,笔者对此进行了近两年的研究。下面就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望天门山》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望天门山》这首古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促进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一、融情于境,让学生走进生活

小学生由于直观思维占主要地位,他们的情感容易受外界直观环境的影响,如果创设一个容易激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促进学生情感的形成。所以,在教学时要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受情境的影响,学生就会把在情境中形成的情感带入到文本的解读中来,这种带入是无声的,是不依靠外力而完成的,是学生自觉的、不由自主的行动,从而促进学生形成更加丰富的情感。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首先制作一个天门山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当学生被天门山的俊俏景色吸引时,再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的画面进行讨论,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这样,通过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时再引入新课:“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望天门山》,大家想不想看看他是怎样描写天门山的呀?”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带着在情境中形成的情感走进诗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精神状态的转变。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情感激发奠定了基础。

二、融情于文,让学生走进文本

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是融于语言文字中的,从表面上看不出来,只有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去挖掘文本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对文字产生情感,有效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所以,在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只有多读,才能走进文本,在读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分三个层次来阅读这首诗。第一层次是让学生初读古诗,解决生字词,知道这首诗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层次是让学生精读古诗,理解诗中每一个字词的用法,体会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用词,这样用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品读古诗,找出诗中每一句中的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在一起比较、品味,从而解读诗人当时的思想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然后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设计两个问题:一是读了这一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感悟。二是让学生找出最能反映作者当时心情的几个词语,并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进行情感体验,从而初步形成自己的情感。而第二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这首诗的“诗眼”,说一说作者当时写这首诗的情感,从而丰富学生对古诗的情感。这样,让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走进古诗、解读古诗来发展情感,助推了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

三、融情于动,让学生走进交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就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流了。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我们也要重视这一教学形式,把情感教学融入学生的互动当中,让学生走进交流流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

如在教学这一首诗时,先让学生从每句诗中找出一个字可以代表本诗句的意思,并慢慢揣摩,细细体味这些字的用法。然后在一起交流,看看为什么要用这些字眼。学生迅速找出了四个字“开”、“回”、“出”、“来”,并说一个“开”字表现出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把天门山劈开来的气魄;一个“回”字又反问出了长江水的迂回的品行;一个“出”字把静态的天门山写活了,写出了它的动态美;一个“来”字写出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自己的品味与交流中领悟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孤帆的潇洒,体会到天门山的特点与诗人的年轻浪漫、一派天真的性格。

四、融情于读,让学生走进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从这一标准来讲,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单单凭课堂上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课后多读书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不例外,从一篇课文或诗词中就想让学生在自己的内心形成牢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从课堂上习得的情感毕竟让学生感觉到单一,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目前,许多学校都给各个年级推荐了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多读书,除了把这些书籍读通、读懂、读透,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让学生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这一首古诗之后,要求学生在课后找一些李白写的古诗来阅读。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抽出一节课来让学生交流这些古诗,让学生从更宽广的视野来感悟李白的乐观豪迈情怀,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过程中,有的同学说:“从‘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中我可以感受到李白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形容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感。”有的同学说:“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中我就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宏伟,祖国河山的壮观美丽。”学生通过课后的阅读,既加强了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又强化了道德情感。

五、融情于思,让学生走进想象

情感是一种内隐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它的达成不像知识与技能目标那样具有显性特征。所以,要想让学生达成情感目标,就要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闭目想象进行自我感受、自我思考,从而体会出课文的意境美、形象美,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情感境界。

比如,在教学这一课时,让学生先看视频,然后闭上眼睛,想象着如果自己坐在一叶小舟上从远处驶向天门山,从远及近看到天门山时的心情。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通过想象、思考,并与诗中的描写进行比较,就会不由自主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并与诗的内容产生共鸣。交流时学生都能声情并茂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交流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叙述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溢于脸上。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有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愿望,就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并针对课文特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渗透方法,确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陈延军.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鲍道宏,王少莹,张静.小学语文教学新探索[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