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多元主体评价作用之我见

  • 投稿李狗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992次
  • 评分4
  • 63
  • 0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 戈春华

【摘 要】教学中通过多元主体的互动评价——师评生、生评师、生自评、生互评、家长评,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教学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评价;多元主体;互动;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18-02

教学评价,意在检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放眼教学现状,教师占据评价主体的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评价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倡改变以往那种单一评价主体的状况,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其目的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评价转变成为教学评价活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从而实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目的。那么,教学中如何通过多元主体的评价,促使教学的高效精彩,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呢?

一、教师评——学生学习活动的“导航仪”

毋庸置疑,任何一个学习阶段(小学或中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其评价的作用是重要的。无论在过去还是今后,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永远都具有生命力。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极具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一旦得到教师的鼓励或肯定评价后,他的积极性就会成倍地提高。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对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习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等多方面进行积极的评价。如“某某同学,今天看到你积极举手发言,老师真高兴!”对于思维方式创新、思维角度新颖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如“某某同学,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简单啊!”“……你不但会读文字,还会读标点。读标点也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方法。”对于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则应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不吝啬表扬,同时明确提出努力的方向。如“某某同学,你一个字也没有读错,不错!如果声音再响亮些,就更好了。再来读一次!”教师的评价如同学生学习航程中的“导航仪”,引领他们为梦想起航,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前行。

二、学生评——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

1.生评师——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剂”。

师:(出示文本片段)同学们,下面让我先来给大家读一读这段,好不好?

生(异口同声):好!

(老师投入地读。)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你来当小老师,给我评评。

(学生先是有些惊讶,随后很有兴致地陆续举起了手。)

生:老师读得很流利!

生: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您这个地方读得特别好。

……

这是一位特级教师公开课上的一个环节,在教学中,他给学生创设了一次评价教师的机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推进至今,教师已经走下了“神坛”,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也放下身段,由原来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化为师生的双向互评。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转变理念,最高境界是理念的提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一个确立正确儿童观的问题,直白地说就是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即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和教育儿童。而教育家陶行知的儿童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启发并支撑着课程改革。陶行知说:“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提出,教师应该变成小孩子,“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你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新课程提倡师生的互动和对话,在互动与对话中,教师可能成了学生,学生可能成了教师,这种角色的互换,实质是后喻文化(即长辈反过来向晩辈学习)在师生关系和课改中的体现。

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要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上文,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进行范读后可以请学生评一评:“老师读得怎样?”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学生其实就是进行再一次深入的学习、思考。再如,在教学写字时,在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故意犯个“小错误”,请学生来评价,并“指导”教师怎样避免这样的错误,这个评价环节让学生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学会了思考,并牢固掌握了知识点。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迅速。”教育者们渐渐认识到:学生评价教师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乐意质疑,尝试“叛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的学习活动注入“兴奋剂”。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符合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的参与意识越强,积极性越高,学习成效也就越大。

2.生自评——学生学习活动的“显微镜”。在学期末,教师可以问学生:学期即将结束,大家问问自己,这一学期有没有进步啊?把你的进步和不足之处写出来,并自我评价优缺点。

一位学生是这样评价自己的:“这一学期,我的学习状态有一点低落,上课也不是特别认真,这点应该改进。我的语文总体学得还不错,但作文却退步了。写日记,前半学期并不认真,幸好后半学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真一些了,但书写习惯还不怎么好,以后应该注意;数学呢,总是提不起学习兴趣,当然也就学不好了;英语的考试成绩还算过得去,但不少知识点都没有理解透,令我十分苦恼……”

作为教学评价方式的一种,学生的自我评价已经渐渐为教师们所认同,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施行。课内、课外,教师们为学生创设着一次次自我评价的机会,同样是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学科学习的自我评价小结。

调查发现,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其主动学习,自我反思,然而学生对于自己的评价有时会因为评价尺度的多样而茫然,找不准合适的位置,比如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看到的就可能只是自己的缺点。鉴于此,应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让他们通过各种实例来了解自己的潜在价值。一方面,教师要教会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引导学生将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同学、父母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潜能。当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潜能时,他就会意识到:我身上有很多的优点,我欣赏我这样的一些优点,我同样有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他就有勇气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评价好比一面“显微镜”,既可以显示优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也可以看清不足,让学生在正确的评价和充分的认识中加以改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意义重大。

3.生互评——学生学习活动的“润滑剂”。

“哇,你把夕阳的景色写得太美了。”

“这篇日记中有不少好词佳句啊!”

“看了你的作文,感觉身临其境呢!”

“你写得真具体。能把字写得好看些吗?”

以上话语摘自班上的小组循环日记,是组内同学阅读他人日记后随即写下的评价语言。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循环日记本”是学生最喜欢看的一类作业本,究其原因,因为里面不乏学生生活气息浓郁的佳作,且这些相互评价语能够温暖人心,让学生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生生互评在教学环节中渐渐“登堂入室”,但生生互评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最初阶段,笔者发现学生们在评价对方时,着眼点狭隘,习惯于挑毛病、找缺点,导致被评价的学生很没有面子,随之动脑思考、举手发言、上台表演、写作等方面的积极性也降低了。面对这一情况,笔者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找到别人缺点固然不错,但若能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将更可贵,因为“闪光点”恰恰是大家共同学习的目标。渐渐的,学生之间的评价角度变了,知道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赞美同学优点的话语多了,提出同学不足的语气委婉了。同时,笔者还特别提醒,评价时建议少用第三人称“他(她)……”,要面对被评者用第二人称“你……”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你”的称呼能拉近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距离,能让评价成为彼此的“亲切交谈”。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生生互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给予了充分的欣赏和鼓励。良好的教学氛围、宽松的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被注入了“润滑剂”,学生在其他同学欣赏的目光中找到了自信,重拾了“骄傲”,这样的学习生活,能不感到愉快吗?

三、家长评——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器”

新课标(2011年版)还指出:“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家长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获知学生在校的学习表现;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在家里学习的表现。对于家长的评价,学生是非常看重的,他们期待家长的肯定。家长鼓励性的评价就和来自老师、同学的积极评价一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家长要认识到这一点。当然,也不能一味表扬,要与教师加强沟通,重视与孩子的交谈,通过多渠道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学习状况,进行一分为二地合理评价,引导教育,使家校教育合力发挥最大成效。实践证明,家长正确的评价引导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器”,能帮助他们学得更好,在成功之路上走得更稳。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方法,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灵活地运用多元主体评价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校园、新教育,呼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用足、用好评价手段,给予学生自信和快乐,让他们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EllenWe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赵国忠.课堂教学新变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