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巧用提示语塑造人物形象

  • 投稿李狗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69次
  • 评分4
  • 20
  • 0

江苏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223600) 赵迎春

语言描写是习作中比较难把握的内容,写得不好,就会像来回弹跳的乒乓球,使读者审美疲劳。针对小学生作文中提示语位置单一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

一、让“说”的意思更丰富

(1)表示“说”的字:“讲、喊、答、叫、问、训、呼、吟、读、吼、评、议”等。(2)表示“说”的词:“声明、辩论、议论、婉言、怒斥、批驳、辱骂、诅咒、申诉、解说、劝告、分辩”等。(3)表示“说”的成语:“振振有词、滔滔不绝、窃窃私语、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妙语连珠、唇枪舌剑、巧舌如簧、强词夺理、信口雌黄、说三道四、花言巧语”等。

A.小明说:“今晚到我家玩游戏吧。”我说:“我还有作业没做完,不能和你一起玩游戏。”

B.小明邀请我:“今晚到我家玩游戏吧。”“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玩游戏。”我婉言谢绝了他的邀请。

A句比较单一,而B句根据语境的不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说”,句子的提示语不再是单一的“某某说”,语言更富有变化。

二、不带“说”的提示语

1.肢体语言。我们说“不”,会摇摇头或摆摆手;我们说“是”,会点点头;赞扬别人,我们会面带笑容,跷起大拇指;愤恨时,会眉头紧皱;紧张了,会手足无措……

A.调皮的张华伸出食指,往嘴上一搁:“嘘,别说话,安静。”

B.“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欺负人!”我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转身走了。

2.表情提示。人的表情很丰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乐。

A.“哎呀,不好了,你的作业本上有一个小洞!”小红大惊小怪地叫起来。

B.“上课不要开小差,要好好听课!”张老师一脸严肃,盯了我好一会儿。

3.心理提示。同样的说话内容,不一样的提示语,站在读者面前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

A.我红着脸,低着头,心里就像装了一只小兔子一样忐忑不安:“外婆,这个花瓶是我打破的。”

B.我满不在乎地说:“外婆,这个花瓶是我打破的。”

三、变换提示语的位置

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提示语更富有变化,更重要的是,要和人物的情感呼应,更加吸引人。

1.提示语在前。如果要强调提示语后面的内容,就要把提示语放在说话人的前面。如:“围棋考段一结束,我就得意地走到妈妈身边说:‘我考段过关啦!’”这句话强调的是说话人得意的神情、得意的语气、得意的心理。

2.提示语在后。需要强调人物说话的内容时,要把提示语放在说话人的后面,这种方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或紧急慌乱的情况,也可用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如:“‘老鼠,老鼠啊!’弟弟尖叫着,慌乱中被椅子绊倒了,摔了个四脚朝天。‘孩子,你伤到哪儿了?’妈妈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把弟弟从地上扶起来。我一看弟弟的手上有血,就急忙向内屋跑去。‘发生什么事了?’奶奶正艰难地从床上坐起来。‘弟弟的手……’‘没什么事。’我还没有说完,爸爸就打断了我。”这段话中,第一句将说话内容放在句子前面,突出了弟弟看见老鼠时的紧张;第二句强调妈妈的话语,表现了她对弟弟的关心;第三句,奶奶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时就开始说了;最后一句,爸爸因为怕奶奶着急,打断了“我”的回答。

3.提示语在中间。一个人说的话里有两个意思,一般将提示语放在中间。如:“‘今天是星期六啊!’老妈走开了又转过头来,‘看看你妈这记性。’”妈妈前一句说的是时间,后一句在责怪自己,中间用提示语隔开,比较恰当。人物在说话时停顿,听话者才注意到说话人的相关情况。有意强调人物的说话内容时,也需要把提示语放在中间。如:“‘你犯不着冒雨回家拿东西。’玲玲嘟囔着,‘再说,你的身体也不好。’‘没事。’妈妈走了几步又停下来说,‘这件东西很重要,不能落在家里。’”

4.无提示语。有些说话句干脆省略提示语,一般情况下,有三种情况可以无提示语。

(1)读者知道是谁在说。有些语段虽然没有提示语,但通过上下文,读者一目了然,就可以不用提示语。如:“‘东东,快把衣服穿上!’妈妈拿着一件衣服追了上来。‘不用。’”这段话中,第二句没有点明说话者,但读者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清楚地知道这句话是东东说的。

(2)对话双方接话较快。如《第一朵杏花》:“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是前院的那个孩子。‘什么事情啊?’‘竺爷爷,杏花开啦!’‘什么时候?’‘刚才。’‘是第一朵吗?’‘是。’”竺可桢急于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省去提示语,突出了竺可桢迫切的心理。

(3)说话的人很多。有些话题一引出,就会有很多人同时应和,作者不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话语都记叙下来,可以选取两到三句有代表性的话,然后加上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很多类似的话。如:“春天来了,老师说:‘今年春天,我们到哪春游呢?’‘园博园!’‘罗曼园!’……”从省略号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时能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就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读者体会到文章细微的感情变化。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