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这般“课堂趣事”当休矣

  • 投稿薛梧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26
  • 0

马志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雨后》(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描写孩子们在雨后水中嬉戏情景的优美诗歌)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l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时这样引导:

师:水淋淋写的谁?

生:小哥哥在水里摔倒了。

师(顺势提问):他怎么会摔倒呢?家里人会怪他、责备他吗?……

一学生急着发言:老师,前几天下雨,夏冬兴(班里一男生)上厕所时也摔倒了……

师(话锋一转):夏冬兴,你摔倒了,爸爸妈妈会骂你吗?你怕吗?

生:怕。

师:那你怎么能在厕所里摔倒呢?

教师不顾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哄笑、议论等,继续说道:以后大家雨天上厕所时一定耍注意安全,千万别学他!然后若无其事地讲解下面的课文。

课文学完了,该教师还不忘拓展练笔:这位小哥哥在水里跑就可以写出一篇趣味文章来,那我们的童年可以写出文章来吗?让你写童年趣事你会怎么写?指名学生说说。一学生说:我写厕所趣事,夏冬兴又摔厕所里了。全班学生哈哈大笑……教师对此不予置评、未作处理,随即指导学生写阳春三月放风筝等童年趣事……

这是笔者一次听课的真实场景。在上课时讲到小哥哥摔倒时,面对一学生的当众揭短,教师不但没有及时制止,加以教育疏导,反而根据学生的“举例”顺势而下,想以此作为“安全教育”的契机和情境,借助学生身边的“反面教材”进行“教育警示”,实在令人遗憾!

笔者不解,该教师为何非要在课堂上这样无度地探索文本的安全教育内涵?这种所谓的“安全教育”是建立在侮辱和嘲弄之上的,是建立在强揭学生伤疤的痛苦之上的,当休矣!

显然,在教师的嘲笑、讽刺、揭短和教育下,向师性极强的学生迅速地和老师站到了一起,统一了战线。面对老师为学生们精心树立的“反面教材”,学生们群起而攻之,指责、挖苦、嘲弄、鄙视一起上演,这会给那个低垂着头、涨红了脸、呆若木鸡的小男孩带来多大的伤害啊!谁能体会此时孩子的内心感受?本来很简单的一次雨天如厕小意外,被教师挖掘得如此深入,导致全班学生以此为笑柄,并念念不忘。当事学生对此更会终生难忘,甚至留下心理阴影。这节课,教师似乎已经悄悄地把一颗讥笑嘲讽的种子种在了学生们的心里。

语言是有力量的,任何一个词汇都有可能对一个人产生致命的打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所以当我们面对敏感稚嫩的孩子的时候,慎言是必须的。记下这样的话:“老师像外科医生,绝对不可以随意下刀,因为伤口可能永远存在。”

在严格禁止体罚的今天,这种语言暴力伤害愈演愈烈。有很多学生的外号,其实就来自于教师的一句“笑谈”。对学生随意调侃,或许有教师会把这样“教育”学生当作自己的专利——不体罚,不辱骂,调侃而已。教师通过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这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有时候比体罚更严重、更持久。因为“语言伤害”刺伤的是学生的尊严和心灵,正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且教师的这种语言暴力伤害行为会令学生们争相效仿,树立起一个坏的标尺,贻害无穷!

教育首先是对生命的尊重。身为教师,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居高临下”地随意贬抑学生,更不可以用语言暴力伤害学生,要用心呵护孩子易碎的心灵,平等人格,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要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修养和业务修养,杜绝校园的隐性暴力伤害,让这般“课堂趣事”休矣!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新吴窑小学22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