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

  • 投稿五更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339次
  • 评分4
  • 49
  • 0

江苏兴化市边城学校(225712) 陈 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它给阅读教学赋以“对话”的属性,突出了阅读是一种双向和多向互动的动态进程,凸显了在阅读教学中思考、探究和交流的重要性。那古诗阅读教学如何实现这种多维的对话呢?

一、猜读——鼓励和引导学生与古诗对话

所谓猜读,指的是在初读古诗时不让学生去研究文字的解释、诗句的今译,而是直接揣摩、猜测诗文的大意、诗人的情感等与诗文理解有关的因素。语文教材选用的古诗词大都浅显易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口语大量入诗,其词汇大都与当代汉语词汇并无二致)。虽然小学生知识积累较少、阅历较浅,但是对浅近的古诗,在对作品进行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还是能够产生朦胧的感受的。例如,有个学生初读柳宗元的《江雪》时,猜道:“我觉得诗人的心情有点郁闷。”说得基本正确。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说说初读诗文的理解,哪怕学生说得支离破碎,甚至偏颇错误,那也是学生自己主动与古诗对话的结果。

所谓“猜”,其实就是一种半直觉的揣摩。学生的学习生活少不了“猜”字:猜老师的意图,猜考试的题目……与其让学生“猜”得没了自我,不如让学生猜得主动一些,猜出自己的知识基础、文化背景、情感体验、风俗习惯和认识水平等,以便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和促进他们的学习。如,初学《江畔独步寻花》,一位学生猜道:“这首诗写的是花,到底是什么花呢?”这一猜让教师知道了学生的需要,马上引出一个个话题:诗中的“花”可能是什么花?这些花在诗中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为什么作者要独自寻花?这样,从具体的问题引导到诗境的赏析。

二、诵读——促进和调控学生与古诗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这种学习方法。笔者以为:诵读实际上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从古诗教学来说,这种对话有以下一些丰富的内涵。

1.与古诗中生动的形象对话

选入小学教材的古诗,大多具有鲜明的形象。“红杏枝头春意闹”、“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幽林一夜雨,洗出万山青”,是雨后清新景色的形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边塞的雄浑形象。通过诵读,学生便能与这些美好生动的形象进行对话。

2.与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对话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情感溶化在形象中,就像糖溶解在水中,香气扩散在空气中一样。只有品出水中的糖、空气中的香,才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真正激发起学生读诗的兴趣。在诵读中,学生能体会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之情,体会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一腔爱国热情。

3.与古诗中的语言技巧对话

古诗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也是学生在诵读中与之对话的重要内容。如,学生通过诵读,谈出了他们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理解:“从这个‘闹’字中,我感到春天杏花盛开,雀鸟喧叫,自然中的一切从寒冬中苏醒,都活跃起来。”“从这个‘闹’字,中,我仿佛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如果把‘闹’换成‘浓’就不一定有这种感受了。”

三、联系拟题——升华与拓展学生与古诗对话

联系拟题就是把两首以上在内容、形式或情绪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古诗放在一起对比,通过为它们起一个共同题目的形式来比较它们的异同。如果把每一次语文学习看作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小场景”的话,那么每一次语文学习都应该贯穿着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创造。学生与古诗的对话,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诗本身的理解上,应该得到升华与拓展,提升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联系拟题是实现古诗教学这种价值的措施之一。

1.联系拟题,在对话中发展概括能力

教材中的古诗多是两三首、三四首一起出现,几首诗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第九册《山行》和《江雪》同是借景抒怀之作,在经历了猜读、诵读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并给它们拟一个共同的题目。有的学生说:“《山行》描写的是红彤彤的情景,《江雪》描写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我给它们拟的题目是《红与白》。”有的学生说:“《山行》描写的是秋季,《江雪》描写的是冬季,所以,我给它们拟的题目是《秋与冬》。”学生的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使他们的聚合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联系拟题,在对话中陶冶美的情趣

风格不同的诗,也可以进行对比联系。例如,《望湖楼醉书》的美是西湖瞬间变化的美,由“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乱”瞬间变到“水如天”的静,这种变化充满着动感美;而《晓出净慈寺》的美是一种色彩的美,充满着早晨的静谧,是一种“浓抹”的美。通过联系拟题,学生感受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之美。

综上所述,“猜读——诵读——联系拟题”三种对话方式,“猜读”是引入对话情境,“诵读”则是与作者开展心灵的对话,而“联想拟题”则是为了拓宽对话的空间。当然,考虑学情的需要、学习的内容等因素,也可以单独选择一种或两种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