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说明文文体特征与教学价值

  • 投稿崔磊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1206次
  • 评分4
  • 24
  • 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目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但人教版小学语文在三年级就开始出现说明文,教学参考明确指出《赵州桥》《太阳》《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说明性课文。其他有分散在各专题单元里的《花钟》《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长城》《颐和园》等,有集中在“自然科技”专题里的《月球之谜》《果园机器人》《呼风唤雨的世纪》《飞向蓝天的恐龙》《电脑住宅》等。事物说明文多于事理说明文,都注重了理趣与情趣的结合、科学与文学的融合,符合第二学段的思维特点。教师应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教材编排及第二学段的特点进行蕴含“文体意识”的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定义“说明文”:说明事物的情况或道理的文章。具体地说,应是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构造、类别、成因、关系、功用,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的文章。也就是说,它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问题的本源和实质为主,内容具有科学性,语言具有准确性。

1.内容的科学性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客观事实为依托,内容或来自科学研究资料,或来自作者亲身实践、调查、考察所得,不仅说明“怎么样”,也说明“为什么这样”,给人以正确无误的认识。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科学地阐明了事理,《太阳》从“远、大、热”三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及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从三年级下册开始,每课都要求查找相关的资料,有些还要求写下来。如《月球之谜》一文让学生写写还知道哪些未解之谜;《长城》一文让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把喜欢的内容抄下来;《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请爸爸妈妈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也可以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摘录下来。教材的编写如此重视资料的搜集,一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关注说明文的延伸拓展,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更增加了说明内容的科学性。

2.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特别关注准确性,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它要求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程序等都准确无误,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如《花钟》一文中的“五点左右”“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中的“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乌儿”。句中的“左右、往往、大致、一支、漫长的”都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现实,保持了这类文体所特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说明文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在说明文中,主要表现在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这四个方面。

1.说明顺序

说明文常见的顺序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美丽的小兴安岭》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颐和园》按照空间顺序,先写了颐和园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昆明湖看到的石桥、小岛和十七孔桥。《花钟》按照“归纳现象一揭示原因一实际运用”的逻辑顺序说明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等。其中按照空间顺序写的《电脑住宅》直接指出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字,体会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可见,说明要有顺序已逐渐渗透在这一学段中。

2.说明结构

说明文就主体部分而言,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在这一学段中,事物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多为并列式或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如《赵州桥》《太阳》《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秦兵马俑》《电脑住宅》《桂林山水》等。而事理说明文形式各为不同,《花钟》为递进式,《飞向蓝天的恐龙》为连贯式等。以总分式结构占多数的安排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说明方法

第二学段了解说明方法的文章不多,仅有两篇文章在教学参考中直接指出。《太阳》: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如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呼风唤雨的世纪》: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作比较、举例子等。其他像《赵州桥》《雅鲁藏布大峡谷》《长城》《花钟》简单渗透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一切都为第三学段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做好准备。

4.说明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要求科学、准确,但风格可以各异,可平实,可生动活泼。第二学段更多展现的是语言的生动性。在这一学段的说明文中,除了略读课文外,只有《月球之谜》《蟋蟀的住宅》《长城》不要求背诵,只有《太阳》《飞向蓝天的恐龙》《长城》不要求抄写优美生动的句子。这些说明文多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利用生活感受,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使事物形象鲜明,讲究趣味性、文艺性。足见这一学段的说明文以文艺性说明文为主。

三、说明文的教学价值

不同文体的学习都有其最佳的学习方式,有其最佳的教学价值。教师要依据文本中的说明文体式选择教学内容,找到其最佳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把握说明性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1.理清顺序结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有这么一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说明文常见的三种顺序可以帮助找到文章的写作思路,迅速把握文章内容。如《电脑住宅》一文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些方位?各方位的电脑有何功能?如何工作?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讲述顺序填写表格,然后连起来说一说,以把握文章内容,把握说明文的特征。

了解本学段以总分为主的结构,学生找出中心句,也可以帮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赵州桥》一文,“赵州桥非常雄伟”是总起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到这两句,也就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像《雅鲁藏布大峡谷》《秦兵马俑》等此类课文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达到教一课、学一类的目标。

有些文章的结构不是总分式,找不到中心句,没有过渡句,找不到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如何把握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来说说主要内容。如《果园机器人》一文,果园机器人怎样?请学生默读思考,在交流时,帮助概括出关键词:会干农活,自己充电,不停工作,最后让学生借助关键词说说果园机器人的特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也就水到渠成了。

2.了解说明方法,体味说明文体文法

为了说明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引用等。在第二学段需要了解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等。教学说明文时,应让学生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进而体味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表达效果。

在本学段中,这些说明方法比较集中的是《太阳》一文,教学参考里也在本课直接指出需体会说明事物的方法。如《太阳》一文里“……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和“因为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这两句话都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教材对此还安排了一个小泡泡“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一小泡泡,引导学生认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让学生在体会这一句子的好处中,了解说明方法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它可以使知识显得更具体、通俗、明了。接着让学生找找课文中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描写太阳的句子,读读想想,交流交流其好处。交流中结合《语文课堂作业本》第4题:读一读,选一选(填序号)。

3.抓住语言特点,赏析迁移运用语言

第二学段的说明文多为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优美。教师要抓住其语言特点,结合说明方法,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玩味赏析语言文字,进行仿写迁移,凸显语用。

(1)多读多背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是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教师要抓住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的要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还可以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整理,在抄写喜欢的内容时,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体昧说明文的情趣。

(2)比较辨别赏词句

第二学段侧重考察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如《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乌儿”中的“一支、漫长”体现了语言准确是说明性文章最重要的特点,表明了变成乌儿的恐龙只是其中的某一个分支,演变过程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过程。如何让学生领会?

①读一读,比一比,这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②从课文中找一找这样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③交流,讨论。

经过比较辨别,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科学准确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体会了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3)仿写迁移多运用

崔峦老师说: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叶圣陶说说明文适合“仿写”。仿写句段,迁移运用说明语言、说明方法,就是实现“例”的增值。

如《花钟》一文,运用多样的句式写出各种花的形态,语言生动具体。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表达效果,体现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可以这样做:

①读第一自然段写花的句子,你发现什么?(花开的样子不同)

②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来填一填。

③读句子,比较:把第一自然段描写花开的句子全换成“什么花开了”,你喜欢吗?为什么?

④边赏图片,边读课文,感受花各具形态的美。

⑤写法拓展,选择完成(二选一)。

学生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学习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和比喻、拟人的生动写法后,可以选择利用总分段式的结构,围绕“春天,万物苏醒”来写一段话,也可以选择学习文中的例子——“什么时候,什么花怎样开放”进行仿写,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凸显语用。

第二学段的学生不仅要仿写句子,更要进行段的仿写迁移。如:学了《赵州桥》,可以写一写家乡的桥,学着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具体。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可以记一次游览活动等等。

教师要准确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加强对说明文文体文本功能定位的研究,进行文体意识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点,在语文实践与理解、体验、感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