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在阅读中学习表达技巧

  • 投稿Sun1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1028次
  • 评分4
  • 23
  • 0

安徽怀宁县江镇镇中心学校(246100) 陈兵才

一、在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

观察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敞开这个窗口,各种各样的知识、方方面面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来。那么,怎样打开这个窗口呢?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如《长城》一课,作者运用的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观察方法,后边的描写是对长城局部的观察,具体写了长城的外形、高度、顶部宽度及设施、作用等。而《参观人民大会堂》、《参观刘家峡水库》等课文,则运用了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在课内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并使其在课外阅读中逐渐掌握这些方法。

二、在阅读中学习立意

立意是确定中心和揣摩如何表现这一中心的思维过程。这一点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小学生把握立意的要领, 在作文立意方面有所进步,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读懂课文, 从中得到这方面的教益。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的立意都有其新意。《田忌赛马》一课,作者不写赛马的热闹场面以及谁胜谁负,而是重点写赛马所引出的教益:马还是原来的马,策略稍作改变,就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这样的立意,比单纯地写热闹的场面深刻。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名篇佳作,从中领会作者在立意上的匠心,是对课内学习的深化。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阅读材料在立意方面的新意,并通过读书笔记进行评点,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要给予提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讨论会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某一文章的立意进行评论。这将会强化学生立意的意识,从而借鉴他人立意的方法。

三、在阅读中构思

构思又叫打腹稿, 就是根据写作意图安排好结构,把想到的内容编织成有机的整体的过程。小学生学写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学“想”,想得正确,才能写得正确;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想就写那是没有的事,没想清楚就写却是常有的事,自以为想清楚了,其实没想清楚也是常有的事。

叶老说的两种情况,在小学生作文中大量存在,这是缺乏构思训练的表现。这个问题同样要通过读课文和进行课外延伸来解决。课文中不乏这方面的佳作,有的以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为序;有的以主人公所到的地点为序;有的以人物出场的顺序为序……这些都是顺叙,也有插叙和倒叙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在构思上的特点, 把学习所得记在“采蜜本”上。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读书讨论会,组织学生讨论课外读物的构思特点。对学习体会比较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写成文章,在班级上展示或在刊物上发表。

四、生在阅读中选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训练学生围绕中心思想选材, 这是小学高年级作文的教学重点。目前,小学生在作文选材上的主要毛病是:①不懂得围绕中心选材;②选材不典型,即所选材料不是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读懂课文, 明白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比如《落花生》一课,选取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以及收获节上一家人的谈话等材料,这些材料都与中心有关,有了种、收、尝,才有后边的“议”,哪一部分不写都不行,但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点都没有。这就使学生得出一个认识,选材要围绕中心,与中心有关的要写,关系大的要多写,关系小的要少写,无关的不写。

让学生形成选材能力,只停留在课内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读物的选材特点,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在读书笔记上,如果每读一篇文章都进行这方面的揣摩,记下自己的心得,读得多,积累得多,选材能力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五、在阅读中学习遣词造句

遣词造句是小学生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它要求学生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这一点,一方面要在学习课文时斟酌,另一方面要在课外阅读中不断地感悟、记录。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删词法,即删除某词,看文章有无变化;也可用替换法,即换掉某词,看文章是否有改变。那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即所谓的神来之笔,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使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的千古绝唱,会给学生的遣词造句以极大的启迪。

为了更好地理解名家的佳句,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功力,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背下来,然后在写作中运用。久而久之,学生的读书兴趣必然大增,写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