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摭谈阅读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 投稿diba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648次
  • 评分4
  • 64
  • 0

江苏泰州市高港区许庄中小(225300) 马科技

语文教学中进行适时、顺情、合理的拓展延伸已成为小语界的共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进行拓展训练,超越文本,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文本,细细品味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学生体验到升华的情感,感受到人文的熏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跨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的拓展点是课堂的“生命线”。但是怎样拓展才是科学、高效的呢?

就方式方法而言,我归纳出以下两种:把课堂以外的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导向课堂以外。第一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实效;第二种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课堂收获运用于课外的目的。

一、为理解感悟而拓展

我在教学中尽量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和阅读范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拓展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体味文本中所蕴涵的深意。当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不一致时,教师应竭尽全力,为突破难点而拓展。

在执教《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中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艰辛。我补充拓展了刘连满这一人物的材料。当学生得知,当时刘连满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脱下氧气瓶,把队友们一个个顶上去,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队友时,他们无不感叹。在阅读中,学生的心被打动了,他们随着主人公命运的变化去体验、去感悟。此时,再让他们读读相关的语句,可谓水到渠成。这些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为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基础,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课堂结束前,我出示了北京奥运会圣火送上珠峰的资料和图片,配上《五星红旗》的歌曲,让学生再一次从视觉和听觉中感受我国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英雄气概,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无比自豪。

二、为品味语言而拓展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所明确提出的。思维和想象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让课堂活跃,让学生多说,还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还要大胆地让学生自己领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精读细研,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积极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带着个人感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研读,找出文本中的美,体验文本,感悟文本。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围绕关键词句进行品味。这不仅在课堂上能让学生体悟文本语言,在课后的拓展中也能促使学生涵咏无穷,达到余音绕梁之境界。我在讲授《半截蜡烛》的课文时,设置了如下的拓展训练点: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为了表彰伯纳德夫人一家,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个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需要宣读一份奖状,请想象这张奖状词。顿时,学生兴趣再次高涨,又一次反观文本,静下心来体悟语言,并尝试将自己感悟到的人物特点用评价的语言书写出来。类似的拓展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深层次、多维度体悟文本的平台。

三、为发展能力而拓展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在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外,听说读写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光说不练假把式。”多练笔,可以让学生把所积累的素材、情感、认知,用文字表达出来,能强化语言的实践运用,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读说、读写结合,发展学生思维。如我让学生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第三小节的描写方法写一写40年以后,美穗子专程来中国谢恩的画面,想象相见时人物的动作、表情等细节。这一拓展,在注重积累的同时强化了运用,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和挖掘了学生的写作潜能。

四、为人文熏陶而拓展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博大精深,因此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强烈的人文意识,除了充分深化课本中的人文内涵外,还需将对学生的人文熏陶扩展到课堂以外。“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育人宗旨是基础教育改革所明确的内容,其本质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以学生为本,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积极创造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努力将每个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总之,语文教师除了拥有学科素养,还要扩展自己的学科边界,精读细研,发现课文的奥妙,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和理解范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经过语文拓展阅读新方法的实践,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学生由外部信息刺激的接受者和知识传播的对象转变为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和知识加工的主体的深度变化。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