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
首页 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正文

以字词编织经纬,让花语诉说品格——《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备课一得

  • 投稿PBsm
  • 更新时间2015-08-30
  • 阅读量513次
  • 评分4
  • 81
  • 0

福建福州市闽清县实验小学(350800) 池雪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节选自语言大师季羡林的散文《再返哥廷根》。这篇短文如同一朵清新的小花,课题好比富有内涵的格言,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情愫,心中总有涓涓细流在流淌。题眼“让”,衬托出花景的奇丽,凸显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族的奇特。

这单元的主题是异国风情。单元导读明确指出: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这篇课文的生字恰好都穿插在重点句段中,我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环环相扣中,字词教学凸显出整体性与艺术性。

这个课题最能概括德国的风情特点,犹如一根线串起了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个整体的认识,学得有效。

一、沿“花的脊梁”知花趣——“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脊”这个生字的难点在于笔画的顺序,在教学中,教师应落实到位,先引导学生归缪,再以顺口溜加强记忆:书写“脊”有窍门,挥翅膀的人儿月之上。学生在边写边念中掌握了写法。由“脊梁”到“花的脊梁”,是一个由浅到深的理解过程。对“花的脊梁”的解读,不是简单地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而是催生另一个问题的导火索:德国人为何只看“花的脊梁”?此时,老师引导学生紧扣课题读,更能激发学生探寻德国人养花乐趣的欲望,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从“莞尔一笑”悟花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莞尔一笑”就是微笑,多用于女性。“莞尔一笑”更能体现德国老太太的婉约之美。“( )一笑”的拓展,不仅在于多积累几个有关笑的情态词,还在于在对比中让学生明白“莞尔一笑”的境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在对“莞尔一笑”层层递进的叩问中,学生解开了德国人养花之趣的疑团,对德国人养花的认识提升了一个台阶。此环节的扣题引读设置了两个层面:首先是初步理解了“莞尔一笑”后的低纬度读,紧随其后的是领悟了“莞尔一笑”的内涵后的高纬度读,如果说第一层面的读是引桥式的读,那么第二层面的读是融入感情的读。

三、品“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赏花美——“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理解词语的方式很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完全可以采用想象法来释义,这个想象的过程,既是深入理解词语的过程,也是将抽象的词语转化为富有生命色彩的意象的过程。这样的解词凸显了重点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借助图片辨析词义,从而明白:这两个词都有五彩缤纷之意,“花团锦簇”突出花的数量多,“姹紫嫣红”则强调花的颜色艳。思辨的过程,是让学生感受作者在遣词方面的造诣的过程,是学生驾驭描写花景的词汇的过程。

“应接不暇”这个词语的难点是“暇”的偏旁,教师可通过找形近字、编顺口溜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暇”字的印象。对学生来说,读好“如入山阴道上”,实属不易。教师适时插入对“山阴”典故的介绍,化解了难点;及时标注朗读的停顿斜线(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突破了难点。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三个花语,将花景推到每个读者眼前。品读这三个词语,我采用先分后合的思路,先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进行解读。随着对这三个词语的突破,之后的整合就水到渠成了。不论是理解内容读,还是设置情境读,或是想象画面读,学生皆沉浸于佳句描绘的美妙情境中。通过这一遍遍地读,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在读中得到了升华。

四、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探花境——“美丽并没有改变”

由于有了前面对“花的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的阶梯式研读,学生对德国这个奇特民族铸就的奇丽景致感慨万千。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是挖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层意义:联系上下文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联系身边事例谈谈自己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二是提升学生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的认识。

这一环节应读出哲理,读出自我,叩问心灵,思考人的生命意义。通过阅读,学生的情感喷薄而出,此时推出整合课文精华内容的填空练习,成了绝佳的情感宣泄口。学生心中充盈着对德国的由衷赞叹,最后深情诵读季羡林先生发自肺腑的感言,一锤定音,意味深长。

(责编 莫彩凤)